托起背篓那一刻 让我们感受到了阳光

时间:2021-03-15 16:53:12 来源:川北在线
  近日,有网友用视频记录下乘坐成都地铁3号线时遇见的暖心一幕:一位老奶奶在地铁上背着重重的背篓,即使有很多好心人让座,她也不愿意坐下,一直站在车门旁。这时,一位站在一旁的小伙默默伸出手帮老奶奶托着重重的背篼,以此帮她减轻重量……该视频发出后,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夸小伙又帅又暖心!(3月14日《成都商报》)
 
  这一幕属真正意义上的“举手之劳”——老奶奶因为站数太少,背着沉重的背篓站着乘地铁,即便有人让座也不愿接受“好意”。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公安分局政经文保署经侦大队民警陈焯选择了退求其次,他用手托着背篼为老人减轻重量,也因这轻轻一托的定格而赢得了外界的称赞,并在网络中流行开来。
 
  此场景确实上人感到温暖而阳光,并有一种心往向之的冲动。托起的是小小的背篓,注解的却是助人为乐的人间大义。何谓助人,就是在别人需要获得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即便对方没有提出要求,不过现状与处境就是最强的信号,也是对下一步行动方向最好的指引。于此例中,老奶奶身负重荷却不愿意放下,面对别人的帮助也选择了拒绝,但并不代表着她不需要帮助,也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应当放弃帮助,在尊重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更为合理的方式,既考验着当事人的智慧,也对“予人玫瑰”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义之人才会“见危扶困”“该伸手时就伸手”,否则“见倒不扶”的自利就会占据人心,成为社会主流。一度以来,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因为惧怕“倒地被讹”而放弃了施以援手,固然实现了 的自我保护,也让那些真正需要得到紧急救助的人,错过了 的获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即便有可能被讹,也不会改变我上前扶一下的初心”,一个人只有心存善意和善念,把帮助别人视为一种责任与义务,才能成为浸润日常行为的习惯,一种根深蒂固的品质。
 
  有心之人才会“见微知著”,从细微之处让自身行为变得更为合理。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帮助别人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不然就会“好心办了坏事”。青年民警陈焯这轻轻一托,正是有心的极好呈现——别人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行动是最好的说明与验证,也是最好的引领与示范。见危扶困固然需要宏大叙事,但更离不开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呈现。唯有注重细节并落实到庸常之中,才能体现出个人素养的高度,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的厚度。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道德标准的实现,离不开榜样的带动,更离不开习惯的表达,如此才能不断的影响人、感染人和鼓舞人。因为道德的表达与抒发,基于的是个人的心灵感悟与深刻体验,只有赞同行为方式并为传递出的价值所鼓舞,有了精神上的愉悦与价值的升华,才会激发起内心原始的冲动而“纷纷效仿”,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去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并最终获得快乐。从对行为的认可到最终认可“这个人”,托起背篓的青年民警是“阳光的”,而整个社会同样也是“阳光而温暖的”。
 
  这是一种相互的鼓励与鞭策,也是难得的携手同行。平常之举获得了巨大关注,得到了大众的肯定与赞扬,这本身就是对行为本身最好的褒奖,也是对“道德互动”极好的诠释。道德要升华,离不开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行为表达,也离不开对不起眼善举的肯定,让每个细小的善行都处于C位,让每个微小的善意都得到肯定,我们才能我们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感动传递感动,用心灵温暖心灵,才能于每个善举中给别人阳光,也让自己心中充满阳光。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心中保持光明与阳光,社会才会变得温暖而阳光。也正是这样,一托之举才会蕴含着“人间大义”,并有了深度解剖的价值。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