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包 狂欢背后的身份认同

时间:2020-12-14 16:36:54 来源:川北在线
  11月18日,腾讯微信团队上新了6个小表情,分别为“翻白眼”“666”“让我看看”“叹气”“苦涩”和“裂开”,整体看起来哀怨却又有些可爱。网友们称其为“灵魂表情包”,直呼哪个都好用,每个都pick。不仅如此,最近博得众人喜爱的辣目洋子在抖音中的一条模仿视频单条点赞量达到167.5万,更是引起众多明星和网友的争相参与。
 
  借助网络和短视频,表情包如“五环之歌”“雪琴体”一样成为传播模因,模仿表情包的行为也演变为病毒式传播,网友在使用、模仿、观看和评论的过程中呈现自我状态、表达内心情感。其实,新表情上线时,微信官方只是从外部特征出发赋予了6个表情基本的含义,但是在传播和模仿的过程中,不同群体根据自身定位、使用语境、互动对象等解码出多重意义。
  尤其“打工人版”可谓是蹭了两波前排热搜,6个丧系表情成为戏称自己是“新时代打工人”的标配。面对同事、客户、领导无处释放的压力和情绪,通过使用表情包对话或者进行表情包模仿,在网络这个“第二世界”中,短暂的消除等级差距,忘记现实困惑,达到一种自嘲和狂欢的效果,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此外,人也始终苛求在集体中寻找归属感,丧系表情包更让“打工人们”产生了情感共鸣,建立了身份上的二次认同。
 
  事实上,表情本就可以视作一种通俗文化,表情包的传播交换是人们行使“符号权力”的表现。无论是“打工人”的标签,还是表情包的反讽,都成为当代活跃在网络上的青年人应对现实的一种策略,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当运用这些开玩笑的方式公开讽刺并博得身份认同时,工作的压力就变得不再那么沉重。但是,我们也应该在狂欢过后积极的调整心态,与现实生活进行反抗不是仅仅凭借“丧表情”“佛系文化”“黑色幽默”来实现的,而是真正练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努力的成果证明自己的实力,用乐观的心态跳出生活的苦难,“打工人”才能成为“人上人”。黄玉玉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