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兴趣”选择专业是否理智?

时间:2020-08-28 10:22:26 来源:川北在线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 676 分的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关注。钟芳蓉回应到,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有网友为她感到惋惜,称考古学很冷门,就业狭窄,认为高考成绩这么好,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应成为其挑选专业的首要目的。
 
  如果就业前景与自己的兴趣发生冲突,到底是该顺从趋势还是听从内心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也无法评说对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钟芳蓉对于兴趣的坚守,可贵而又可敬。事实上,钟芳蓉的选择并非个案。近年来,众多优秀学生踊跃报考基础学科,不从专业的“热”“冷”角度考量,而是更多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2019年发布调查报告显示,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法医学等传统上被认为“冷门”的学科成为“00后”考生最喜爱的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张霁在互联网行业处于低谷时选择计算机专业,并不是因为看到这个专业能赚钱,而是因为自己喜欢。放弃更高的薪资来到华为,是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特殊的高考季、毕业季、求职季,他们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坚持兴趣”“追求理想”“创造价值”的分量。
 
  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兴趣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经过一定时间考验后沉淀下来的热情。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科学家无不如此,假如他们当初带着世俗的观念来选择专业,认为搞中医、农业、地质等专业,或者整天坐在办公室画图纸,既难以出名又没“钱”途,就无法取得当前的巨大成就。
 
  如今新一代学生有着较强的理性选择能力和较为宽广的视野,他们的家庭和学校大都具有较为宽容的氛围,使他们在学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判断,而不是家长、专家或社会固有的习惯性认知。在日益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下,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都无法“捆绑”学生的未来。热爱专业的青年,定能在不同领域走上各自的成才之路。杨俊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