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是安抚神器 家长的约束不能忽视
时间:2020-07-09 15:45:53 来源:川北在线
近日,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可以看到,小学生网民中,有32.9%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反映了一个现象,中国的许多家庭都有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让其玩电子设备的习惯。其中提到,应避免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为什么仍有一部分学龄前儿童会提前接触互联网?究其本质,还是很多家长没有重视对孩子的约束,也缺失了为人父母的表率作用,没有约束好自身。
家长工作忙,可以理解,但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学龄前儿童心智不成熟,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吵闹或搞一些小破坏,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这时就会打扰到在家办公的家长们,很多父母为了图方便,就丢给孩子一个平板或一台手机,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于是手机成了“安抚神器”,孩子可以一直玩到家长忙完自己的事情,这对低幼龄儿童的自制力影响非常大。
而在空闲时间,一些家长也喜欢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家长刷手机,忽视了孩子想要陪伴的需求,孩子会在一旁凑上前看,长期耳濡目染下,孩子便形成了“手机才是好玩的”意识,只要家长放下手机,孩子便抢来玩。 学龄前儿童使用互联网,对自身危害极大。国家卫健委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时间或近距离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幕,是低年龄段儿童近视问题较突出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发现,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越久,入睡需要更长的时间,白天更嗜睡。如果长期睡眠受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表现。此外,学龄前儿童模仿能力强,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孩子容易模仿一些不良行为。
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加上疫情防控阶段,人们减少出门,经常待在家中,儿童使用手机、平板设备进行娱乐的现象更加普遍。既然孩子已经接触了互联网,使用强硬手段减少或阻止孩子玩手机,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好办法。想要减少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父母应该做到既约束孩子也约束自身。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耐心的家长。想要约束好学龄前儿童玩手机,首先,父母应及时、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平时玩手机都喜欢玩些什么,分辨哪些是对孩子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其次,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规定上网条件,比如用奖励式的办法,告诉孩子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才能玩手机。再者,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可以主动寻找一些早教类的软件、益智游戏给孩子玩,让学龄前儿童在玩乐中合理学习和成长。
更不可忽视的是家长对自身的约束。父母还是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刷短视频、用手机追剧、打游戏,谨防孩子“有样学样”,依赖手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家长可以抽一部分空闲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可代替玩手机的互动,如阅读书本、玩家庭亲子游戏,或到户外进行锻炼。
幼童过早接触互联网,不仅对视力影响不说,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在约束好学龄前儿童孩子玩手机的同时,也约束好自身,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更多“网瘾儿童”的出现,未成年网民数量增加不是坏事,如何引导儿童健康地玩手机才是关键。(赵楠)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