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爆红背后的启示

时间:2018-07-09 23:48:49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7月5日,《我不是药神》提档公映,这部事先并未卖力宣传的国产电影,却成为暑期电影档票房与口碑人人看好的“香饽饽”,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论颜值,这部电影没有小鲜肉;论剧情,这部电影源于现实,简单论述;论实力,电影中除了徐峥属于元老级演员外,皆为我们不熟悉的人物,种种实力的对比,为何《我不是药神》能够走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现实真实故事,故事原型来自癌症患者陆勇,因其无力承受高昂的抗癌药物,所以选择到印度购买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个人从中受益后又为其他癌症患者们代购贩卖此药,由于此行为涉嫌违法,后被提起公诉。期间,陆勇在医生舒曼的帮助和指引下,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最终数百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除刑事处罚,陆勇也被认定无罪,赢得了尊严。
 
  就作品本身而言,影视以癌症患者及家庭生活为背景,现实感十足,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突效果: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患重症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系他们的生命;他们渴望重获新生却难有合理的药价让他们承受。因为足够现实,这部作品直戳银屏前观众的感情共鸣。

 
  影剧中的两大转变成为该剧作走红的关键,一是剧情的转变,站在法律的角度,贩卖仿制药涉嫌违法,但由于陆勇使用药物的特殊时期,站在道德的层面,面对诸多患有白血病的病友的请求,法律做出了退步,让主人公缴纳保证金后,取保候审。第二是人物道德上的转变,徐峥扮演的程勇,从前期的利益至上到后期的侠义助人的转变,让观众感受的无尽的温情,很直接的触动观众的心,这样的人就应该得到法律的宽容,这样的人值得最好的。
 
  抛开作品本身,从作品回到我们现实,值得我们深思。该作品以“药”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报道,故事原型的主人公在缴纳保证金后,被取保候审,回到无锡。即便后来国内也上市了类似的仿制药品,从一定层面上消解了部分癌症患者在外购买仿制药。但是,由于与国外代购的仿制药相比,国内的药价过于昂贵且无法入医保,所以还是有不少人选择继续吃印度药。这非常生动的反映了眼下我们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现代药品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而且研发周期长,科研和市场方面的风险都极大,所以要想证药品研发和经营的稳定性,不仅需要高额的市场定价,还需要法律的保护,但是站在患者的角度,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不少人心甘情愿或被迫的被现实妥协,带来的更是社会伦理的拷问。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