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儿”尚在努力活出自我,正常人没有理由不劳而获
时间:2018-03-19 21:09:21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喜憨儿”尚在努力活出自我,正常人没有理由不劳而获
近日,微博热搜有这么一个关键词:“16个孩子撑起这家特殊的洗车行”。特殊在何处呢?特殊在这16个孩子是一群心智只有7岁的“喜憨儿”,3年来,他们兢兢业业,在一遍又一遍冲去车上尘土的同时,也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喜憨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言语、行动上明显有异于常人,行走在路上也会招来人群异样的眼光,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自身、外部环境对他们都如此严苛的情形下,还是有那么一群“喜憨儿”不甘于命运的捉弄,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他们要自立、要生活。这让笔者想起了前不久的一片报道:男子患小儿麻痹双手残疾,每天卖12小时炒面自力更生,双手残疾,依靠手臂甚至整个上肢的力量完成倒油、下面、翻炒、起锅等一系列动作,靠自己坚强的生活。不论是“喜憨儿”,还是“麻痹儿”,他们都因为疾病成为了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的智力、行动能力有限,容易受歧视且很容易被忽略,但是他们却满怀单纯与善良,一遍一遍的擦洗、一勺一勺的翻炒,是他们向人们证明“我行、我可以”的载体,他们内心强大,不会偷奸耍滑,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人生价值。
但是,有那么一群“巨婴”,他们身体健康、家境富裕,却没有一丝的上进和努力,整日纸醉金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对父母吆五喝六、大打出手;有那么一群“残疾人”,他们就像明星路演一样,每天以不同的残疾形象,出现在不同的公园、CBD区域、车站进行乞讨,影响市容市貌。与“喜憨儿”比起来,这样一群人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却想不劳而获,过轻松的生活,殊不知人生本来不易,怎会轻松过活,中国最传统的礼义廉耻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不复存在。与那些残缺但是仍在努力过活的“喜憨儿”比,正常人为什么就不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为什么不愿舍弃在社会的唾骂声中受嗟来之食,这或许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当然,一份赖以过活的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让更多的“喜憨儿”这类特殊群体活得更有价值,如何让总想不劳而获的正常人过得像一个“人”。笔者认为,首先,良好的家风不可或缺。一门好的家风,胜过万千名校,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无形财富,如果父母是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之辈,孩子也很难成长,所以培育和传承良好的家风有益于孩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减少“废人”的产生。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人想不劳而获,多数可能因为没有一门能得以过活的技能或是足够支撑过活的知识储备。那么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协调配合,加大对青少年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来应对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同时,也需要更多像“喜憨儿洗车中心”这样的平台,为更多特殊的孩子提供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胡国春)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