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博士之死所想

时间:2018-01-25 13:27:58 来源:川北在线
  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寒门博士之死》,对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非正常死亡事件作了报道。
 
  从报道看,杨宝德的压力主要来自因为被“不合理”的事情占用太多精力,科研工作陷入停滞,“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他口中的“不合理的事”,包括陪导师吃饭,给导师熟人的女儿做家教,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导师、陪导师逛超市、陪导师去家中装窗帘等(中青报记者根据杨宝德的聊天记录归纳)。
 
  道理上讲,“不合理的事儿”和学业无关,导师不该要求学生干,学生也可以拒绝,但从现实看,学生为导师做这些事儿,并不少见,更过分的(比如多年无偿为导师打工),也有。导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什么?哪些要求学生可以拒绝?这方面规定并不明晰,对于导师的要求,学生多选择“照单全收”,不会更不敢拒绝。
 
  多数学生,干了也就干了,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拉近和导师关系的捷径。但对少数学生来说,不想干又不能不干,时间长了,就可能产生心理压力;一旦和学业不顺等结合在一起,更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如杨宝德所言,“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作导师要有身体力行的指导学生的能力,作为学生要有个虚心求教,学习做人的过程。旧时艺人为啥得让学生在家吃住干活,出师还要效力几年,原因就是他们本着"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观点,遇到好徒弟,他们也会倾囊相授,但会让徒弟践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过去送家里孩子师父当学徒,家长要签契约,"徒弟死走逃亡皆与师父无关"。
 
  现在的很多人就越来越"回楦",不明事理,想学真能耐得付出所有能付出的,因为所学是以后生存的本钱,可也没有要求付出性命呀。文:邹海华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