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火车票见证上海经济发展大变迁
时间:2017-12-07 11:19:22 来源:川北在线
79岁的美国人查尔斯·宾厄姆12月4日在上海虹桥火车站成为今年第1亿名从上海乘坐火车出发的旅客。他乘坐G14次“复兴号”列车,10时从上海去北京。以发送和到达旅客总量计算,今年铁路上海站(包括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火车站)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亿人次,平均每天有近60万人次通过铁路进出上海,火车站犹如“流动的城市”。(1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薄薄火车票,见证了铁路建设大发展,见证了社会发展大变迁。上海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诞生地,也是当前高铁开行最为密集的铁路枢纽之一。上海2亿人次的足迹勾勒出中国铁路版图,铁路光影记录了中国铁路发展变迁的百年历程。从宾厄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火车票,可以看到,腾飞大上海背后有着超能量的大交通,促进了大上海经济快速发展。
火车票的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见证时代在科技的发展下所带来的巨变。上世纪30年代的常州开往上海北的火车票,是中国沿用近百年的“软纸式”火车票。2008年,“软纸式”车票被全面启用的“磁介质”车票取代。2009年,全国铁路售票系统升级换代,在车票上增加了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了车票的功能性和防伪性。车票变化的背后,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售系统的不断升级。上世纪30年代,常州到上海北单程需要3个多小时。现在,北京到上海最快仅需4个半小时。
“要想富、修铁路”。加快铁路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真的不可想象。过去,一张春运火车票,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关切,铁路这条回家的路,常常一票难求。2005年至2011年春运期间,了方便旅客集中购票,上海火车站搭建临时购票大卖场,不少人为了买票彻夜排队。随着高铁线路不断开通,运力紧张逐步得到缓解。网络、电话售票渠道开启,旅客不再彻夜排队。超过10%的旅客愿意选择不取车票,直接刷二代身份证乘车,这个比例还在增加。无线化、无纸化、智能化的高铁出行让旅客脚步越来越轻快。现在,上海虹桥站167台自助售(取)票机已成为虹桥站票务服务主角,承担了80%的售、取票业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也已成为旅客“新宠”。
速度改变着生活,也改变着人们出行的方式,让出行越来越轻松方便,提升了广大旅客出行更多幸福指数。一张列车时刻表已经难以容纳下如此庞大的列车运行网络。预计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目前,上海三大火车站每天开行旅客列车485对,超过900趟列车,到了春运等高峰期间,三大站每天开行的列车会达到1000趟以上。以最繁忙的上海虹桥火车站为例,列车运行高峰期,平均1.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离或到达。设备的智能化和管理的科学化让列车的运行控制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
一条铁路穿越大江南北,一条铁路连接全国各地。上海地处东部沿海,原本是铁路网线一个尽头站。随着中国高铁版图迅速扩张,“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骨干网中6条与上海相关。上海铁路由此驶上了快车道,完成了从尽头站到大枢纽的“华丽转身”。目前,从上海出发的火车一天内可抵达的省份有25个。
铁路给城市带来的经济发展,也缓解了百姓出行的压力,改变了百姓的生活。一座车站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将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融入到火车站的建设与管理之中,使得铁路门户成为彰显城市文明的一扇独特窗口。拥挤、嘈杂、匆忙……过去,火车站候车室就是等待乘车的地方。如今,直饮水、母婴室、休息区……越来越多的细节改进,让候车室成为旅客的休憩小站。高强度的列车开行,大密度的客流吞吐,使火车站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更像是一个“流动的城市”。技术突破、速度提升体现了中国高铁的科技含量,与之相匹配的高效、优质服务则彰显了铁路管理的科学与精细。
《从一张火车票看铁路光影穿越时空》让我想起了由刘德华、那英合唱的《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是啊,从一张火车票看铁路光影穿越时空,看到了大上海的繁华,看到了上海外滩的美景,看到了上海市民快节奏的生活,这一切一切的变化与铁路建设发展有着紧密相连,小小火车票的变迁,见证了社会发展进步,更见证了人民生活美好,奔向幸福、奔向未来,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书写着历史的新篇章。(湖北周运华严林庆/文)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