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应带着泥土芳香

时间:2017-09-11 10:34:25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农民夜校”应带着泥土芳香
 
  “引导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育农民、关心农民”一直是我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八大报告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架起干群“连心桥”,去年(2016年),四川省委决定全面推广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做法,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开班“农民夜校”。
 
  初识“农民夜校”,是在2016年下半年的一个夜晚,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题为《凉山:克服“等靠要”贫困村民进夜校》的报道,深为震撼,不由自主地要为其点赞。“弱鸟渴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论断,在笔者头脑中久久徘徊。凉山州各县市纷纷创办“农民夜校”,教农民学汉语、政策、技术、新风,把扶志与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在是明智之举。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都很清楚,“三农”工作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扶贫“给钱给物”绝非上策,更不能从根本上脱贫,只能助长更多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要想从根本上脱贫,必须全面提升贫困户的综合素质,通过“农民夜校”这个平台,把党的路线方针传达到最基层,把各地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播给基层干部群众,把新风新尚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农业技术的最新动态,并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使其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主人,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最后,笔者以为,要想把“农民夜校”开办成脱贫攻坚的“助推器,产业发展的“加油站”,脱贫致富的“新学堂”,师资队伍必须从“土专家”“田秀才”中择优聘请,教学内容必须带着泥土的芳香,切忌“高、大、上”。(云君)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