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哑巴英语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时间:2016-12-10 14:05:03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西部哑巴英语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英语老师,好久以前就有一个愿望,就是写一篇关于有关西部地区改进英语教学的文章,试图克服哑巴英语的怪毛病,寻找西部英语教育教学的 途径。
 
  按照地理学的定义,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相对于东部、中部地区,除了经济交通文化不发达外,西部地区方言众多,相隔百里而音不同,幸好广播电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说不好普通话,可大家都能够听懂普通话。不过在学英语环境方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写出来大家都知道,说出来却不知所云。我们的一位朋友到成都锦江宾馆的外语角练英语,说出的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听得懂,可见当时我们西部的英语有多差。八十年代末我到上海旅游,在静安区的一户亲戚家中,意外的发现这家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听懂美国之音。这件事让我非常震惊。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英语,他说解放前自己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到美国留学,新中国建立后回到祖国搞建设,他觉得从小学得东西,一辈子也不会忘,况且多会一门语言就多条路,跨国公司招聘人才时都要求懂英语,所以全家人在他的带领下,日常会话都用英语,还爱收听美国之音练耳朵。此事让我意识到,学语言跟学其他知识一样,应该有一个 时期,而西部地区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错过了学习英语的 时期,同时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昵?
 
  首先学英语要顺势而为,抓住 时期
 
  上海的经验表明,学习英语的时间要提前到幼儿园,实在不行,至少小学要开始,而且要作为主课。因为学习语言的 时期是0--8岁,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印度狼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故事讲的是1920 年,一个名叫辛克莱的牧师,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狼孩。这两个和狼生活在深山老林自然环境中的女孩,大的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辛克莱把她们救回送到孤儿院抚养,并给大女孩取名卡玛拉,给小女孩取名阿玛拉。阿玛拉入院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习惯用四肢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害怕强光,白天喜欢蜷伏在黑暗的地方睡觉,睡觉以腰臀着地;夜间潜行,夜视敏锐,午夜嚎叫,闲逛游荡,企图寻找出路,逃回丛林;她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嗅觉特别灵敏,不吃素食,喜欢吃生肉,不吃人手里的,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舔食流质;她怕火,也怕水,从不让洗澡,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给她穿上的衣服,摆脱给她盖上的毯子。辛克莱为了改造卡玛拉的动物行为,对她的进行了细心照料和耐心教育,而她进步却非常缓慢,2年后才学会站立,6年后才学会独立行走,但在快跑时仍四肢并用。智力发展尤为迟钝,8 岁时只具有相当 6 个月婴儿的智力发展水平;4年后学会6个词;到 7年后才学会45个词,能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17岁时,卡玛拉死去,当时她的智力发展水平仅相当于正常的三四岁的儿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心理虽然是脑的机能,但是它又不是由人脑单独决定的。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即使有一副正常的人脑,也不会形成和发展成人类的正常心理。
 
  这个故事还告诉人们一个心理学中的重要结论:人类存在一个学习的 期的问题。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年便是发展正常心理机能和个性的最好最重要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会给人的正常心理发展带来严重的障碍,这种障碍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其次回归学习英语的本源——交流,宜从听说入手
 
  因为语言是为了交流的,我们自己学汉语最早也是学讲话,讲话就是交流嘛。人到了5、6岁,甚至于更早,满口的话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学口语是学任何语言一个开门的钥匙。听说能力强,读写就不难。像西部地区人自己也是一样,到5、6岁已经学到满口的话,然后又开始学字,一个一个字学,慢慢地听说读写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假如在那个时候学英语,也是一样的。我觉得要利用好这个时间段,不要错过它,在记性最好的时候学、模仿力最强的时候学,那会事半功倍。反之损失很大。像我们现在,小学都没有学英语,初中才开始,听说不被重视。到了大学已经晚了。所以,现在要彻底地改,这样我们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
 
  三是抓住模仿这根拐杖,快速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能力
 
  模仿是一切学习之源。美国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1978年提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 learning)”理论,即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模仿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过语音关。学生除跟着老师学,还必须要跟着磁带学,跟着录音学,跟着录像学,就能充分地学地道的英语。同时要反复听,而且要把它说出来,把听到的东西变成嘴上的东西,这样才记得住。现在我们就是缺少反复练习的过程,大家以为背多少单词英语就学会了,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单词不在乎多,在于你学的是不是有用的单词。你学的是有用的单词,你学了就能用,而且在日常的实践中巩固它,那你就真正能用了。
 
  先突破听说,在发展读、写就不难了,尤其是英语是拼音文字,比我们汉语在写上可能还更容易一点。为什么西部地区人学习英语人很多很多,可惜真正学好的只是少数,原因就在于都没有抓听说。你学一个语言,不会听,不会说,语言记不住,很快就忘了。我们现在学校里的情况是,老师也挺辛苦地在讲,学生也在认真地听,但是他就是记不住,很快就忘了。因为你要记住一个词怎么说,那你必须要自己说,经过多少次的说、重复、反复,你就记住了。你要没有说的过程就记不住,学了就会忘。
 
  四是英语学了必须要用,在应用中掌握它,在应用中去熟悉它
 
  英语学了必须要用就是将个体的认知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它是认知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会话”、“情境”、“意义建构”、“协作”等核心是学以致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认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学习法真正实现对所学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的全面理解,既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究、体验、感知和思考,以各种直接经验增强学习效果。
 
  路漫漫系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决西部地区人学英语的困惑是我们西部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可谓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为西部地区人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阳英)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