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切不可“依样画葫芦”
时间:2016-12-08 11:15:40 来源:川北在线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决战脱贫的冲锋号。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不可否认,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特别是广西、贵州、山西、湖北、河南等地,采取自办农家乐、加工旅游纪念品、资产入股、租金收益、“公司+农户”等扶贫方式,改变了原来“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箩,煮一锅”的局面,用事实证明“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但部分贫困县一哄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农家乐”被简单模仿与复制,形式大同小异。这样,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因为缺少竞争力而难以吸引客流。北川的“吉娜羌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造成现在“基本没有客,来客只是歇。走马观花看,吃饭不得干”!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当地党政领导深思。大家应该注意到:今年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电商等;随后,国务院又发布了支持下乡返乡创业的“八条政策”。
扶贫攻坚的机遇、优惠政策的配套,无疑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佳境。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搞乡村旅游扶贫,必须进行前期科学论证,避免“拍脑袋”上项目,盲目地运动式、跟风式旅游扶贫只会给贫困户“雪上加霜”,绝不会“锦上添花”。
二是诸如北川这样的贫困县,环境优美,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就应因地制宜,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在原有民俗节庆、赛事、游艺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别具一格的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项目,才能实现“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三是利用当地竹木、奇石等资源优势,研发旅游商品,避免出现旅游点千篇一律“都是浙江进的货”。北川现在强力推出的水磨漆、草编、羌绣等手工艺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四是采用专家倡议的办法,像当年的讲师团支教那样,由政府开展“旅游智力下乡工程”,促进更多熟悉旅游经营的社会志愿者下乡,以志愿活动的形式,定向帮助贫困户提升旅游经营理念与创业能力。
旅游不仅能扶贫,更能富民。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让更多方方面面的人员参与进来,乡村旅游一定大有作为!陈伟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