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多拉快跑”,是否让网约车自律失衡?

时间:2016-11-28 00:02:34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勤劳是一种美德。但近日不少市民发现,部分“最勤”网约车司机,每日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会导致疲劳驾驶,存在安全隐患。滴滴在福州的奖励机制是,司机当日接满22单,奖40元;接满30单,再奖50元,这种“接单越多,奖励越高”机制受到质疑。网友建议:安全源于细节,事故出于麻痹,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他人的安全,网约车司机还应多休息。(11月18日 《海峡都市报》)
 
  表面上看,类似于“多劳多得”的措施符合经济学原理,逻辑上没毛病。不过却发现了端倪:这不是在鼓励网约车司机疲劳驾驶吗?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好事的网友晒出了某论坛上滴滴公司自营车司机的业绩图,位列第一的司机在线时长为1140分钟,即19个小时;在线时长最短为630分钟,即10.5小时。你相信这样的业绩不是疲劳驾驶换来的吗?不仅理论上如此,而现实中也确有网约车司机疑似疲劳驾驶出行导致的交通事故,因此,我们不能不谨慎看待网约车平台的激励措施。
 
  网约车司机虽然有抢单的热情,但至少还会考虑到疲劳驾驶对自身健康危害和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激励措施,抢单的热情恐怕要掩盖对健康安全的忧虑。比如当接到20单时,原本打算休息的司机,恐怕也会再抢2单,因为这样能额外增加40元奖励;而等司机接到了第28单或29单时,措施的激励效果更强。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鼓励“多拉快跑”让网约车司机的自律在无意识中失衡。
 
  健康无价,生命至上。网约车管理平台应当修改这个不当的激励措施,不要鼓励司机为挣钱不要命地“白+黑”加班。非但如此,管理平台还应完善乘客手机上的服务终端的服务,增加网约车司机当天的接单数量、驾驶里程、在线时间等内容,确保乘客知情权,让乘客自行判断司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的嫌疑,然后确定是否让该司机接单。(李灿)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