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时间:2016-08-10 19:43:55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7月22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举行的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新华网>2016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强调了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的不朽真理,它主张积极的社会变革,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改革观。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看,持续深化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举措,“不改革毋宁死”,不改革的民族和国度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和国度,也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国家繁荣昌盛、长久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公立医院,就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医院,机构性质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所用人员编制有公益二类事业编制,也有数量不等的外聘人员。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工双轨制”,即医院里面有编制人员与没有编制的外聘人员同时并存。一个医疗机构人员身份不一,各种问题就相继出现,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和突出问题:
 
  一方面的情况是公立医院内部实行绩效工资,事业编制的意义不大。笔者所在地县医院,共有医务人员305名,其中事业编制140名,编制内人员120名;外聘人员185名,占总人数的60.65%,达到一半以上,侧面说明其他地区公立医院也存在类似比例的外聘人员。该院10多年前就开始实行全员绩效工资改革,工资按绩效发放,跟个人的贡献率有关,跟有无编制无多大关系。也就是说,事业编制对该院员工领取工资、购买养老保险的作用不是很大。事业编制在这种已经改革的医院里,仅仅是有编制人员从一个公立医院调往另外一个公立医院时有用处。
 
  另一方面的情况是,有的医院有编制人员工资待遇高、养老保险买得高;外聘人员待遇差、养老保险买得,根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且编制内医务人员借着自己的编制身份,高高在上,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都照样按期涨工资、评职称、享受“高人一等”的福利待遇;而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主客观再努力,收入与编制内员工“比不起”,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职称评聘、竞聘科室领导、竞选医院领导等,基本没有平等的机会。他们进不了编制,不改革的话永远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他们人数占绝大多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平等待遇,“很受伤”的抱怨之声较多,很有必要进行“庖丁解牛式”改革。
 
  取消公立医院编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个重大的顶层改革设计,改革后,原机构的公益性质不变,主要是将编制收回、人员纳入统一管理。笔者认为,好处多多:一是通过“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性化处理方式,有利于人员过渡和医疗队伍稳定;二是全国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取消了事业编制,打破了制度枷锁,激活了制度生命力,加速医疗卫生行业人才流动,有利于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医务人才利用水平;三是取消了事业编制,一个公立医院内所有人员都没有了编制,都是平等的内部个体,便于院方对医务工作者统一安排管理,促进管理水平的大大提高,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效益;四是所有人员都没有编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便于医院管理者根据绩效、根据岗位、根据服务质量水平确定工资收入。工资收入公平了,福利待遇也公平了,购买社会保险服务也就相应公平合理了,“二等公民”摇身一变成为平等的医院主人。
 
  “夫庙算多者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取消了公立医院事业编制,既能“倒逼式”激活原编制内医务人员的生机活力,将真正激发所有无编制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能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能够有力地缓解各地“看病难、就医难”的共性问题,能够 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能够解放和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生产力。综合各方测算都有良好的预期,笔者坚决支持这个有益的改革尝试,只要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审慎,有追求卓越的缜密,改革将“无往不利”。(杜才云)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