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奇葩祭品玷污了“清明”
时间:2016-03-30 09:55:46 来源:川北在线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预估清明节全国“白色消费”高达一百多亿元。近年来,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开始“死灰复燃”,其祭祀的用品也随着“升级”,紧随时代发展,从传统简单的“金银财宝”、“冥币”转变成一系列复杂“潮流 品”。例如:苹果系列电子产品、跑车、洋房、管家等,更有甚者,给逝去亲人烧“小三”和“伟哥”。
清明,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缅怀先祖的一种活动,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情感慰藉和情感需求的纽带,感悟先辈遗留的精神价值。祭拜先祖,修正自身,带动后人,是一个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修正日。而然,受 “攀比”、“随大流”的不正社会风气影响,比如为逝去先祖送“小三”、“ 品”,让本该是庄重严肃的祭祀先祖行为彻彻底底“变了味道”,偏离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不仅破坏了伦理纲常,更是对先祖的亵渎、不尊重。缺乏传统文化修养,使清明失去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市场经济发展参与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是社会的一种进步,逐渐改变着人们对清明祭祀的观念,但过度放大外在形式的创新,而失去了清明传统节日自身有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那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又是否是真正意义社会“进步”呢?清明“核心”不能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是不可“置换”的,它是流向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心脏”的血液,如果“血液”都不纯正了,那么清明也就违背了入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初衷了,何谈继承中发扬呢?
当生者“绞尽脑汁”、“费心费神”思考着怎样花钱给逝去先祖表“孝心”,买着各类各样的“奇葩”祭品献给先祖的同时。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祭拜过程中让外人看的,以表示自己很有“孝心”,赢得美誉。虽然祭祀先祖只是清明的一种形式之一,但落入低俗、攀比、作秀的“漩涡”里,浮于形式主义,笔者不免感到这行为是极大的文化悲哀。
笔者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大形式下,我们更应该去重视传统节日的本身含义,回归清明节应有的内涵及其人文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性”,主动去了解清明节的产生由来、所蕴含的道理、传达的精神感情,挖掘藏于节日深处的血浓于水的传承情结。当然,节日传承不能一层不变,也要同步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继承传统的的核心部分和核心基础上,重建适用现代社会的传统节日文化体系,可以“变”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符合节日继续传承发展“不变味”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颠覆的逆转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变”。比如近年悄然兴起的“指尖上的祭祀”、“鲜花祭祀”、“家庭追思”、“植树追思”等文明、节俭祭祀方式,虔诚心至表达了哀思之情,也践行了低碳环保,那么祭祀祖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谢青松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