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拒绝婚前性行为 不吃禁果亚当和夏娃愿意吗?
时间:2015-11-07 14:54:49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文/宋潇
近日,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 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华商报》11月7日)
成长岁月,青春无悔。在如今人们观念愈发开放的年代,性教育似乎还只是一张白纸,大学课堂上对“性”欲言又止的情况屡见不鲜,此次开设的“青春无悔课”,表面上很美好,实际上却被那一张张 卡给搅黄了,谁说拒绝婚前性行为光靠 卡就有用了?
在小学阶段,偶尔会见到老师上课要求学生填写保证书、同意书……这是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用来提醒、教育那些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到了大学,如果还用这样的方式,那这是大学课堂的创新还是无奈?对大学生们的提醒作用又有几何?
首先,学校此举呼吁学生珍视身体的良苦用心能够理解,也值得点赞,但是填写 卡的方式并不会从根本上减少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婚前性行为做出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只是规定无效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而男女双方婚前同居,虽有违我国的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但并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大学发生性行为光靠一份 卡是没用的,法律也不可能强制性地规定不能“吃禁果”,大学生已是无师自通。在道德情义上呼吁大家珍视身体,法律做出配合性保障措施,相互结合才有意义。
另一方面,总归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性”。在这个谈性色变的年代,表面上很多学生一说到“性”,便会含蓄地回避话题,可实际上他们却比任何人都还要好奇,就算没有人刻意提及性话题,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对这一方面有一定了解。但是,自己了解的毕竟是冰山一角,往往有人就是自以为对“性”了如指掌,间接导致了越来越来的大学堕胎事件发生,这是学生自身思想出了问题,毕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校也不可能过度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同样也是学校宣传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果性教育不是停留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那么学生又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尝试一段“美好”的冒险。
其次,即便 卡的作用能够立竿见影,得到本校学生支持,这样的模式也不见得会被全国高校所采纳。毕竟提倡高标准性教育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在还未找到大方向和好方法之前,很多高校都选择观望就好,以至于拒绝婚前性行为还是滞留在口号阶段,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若大学的性教育课还是只会运用教育小学生的模式,那是大学生的悲哀也是课堂教学的无奈。
类似 卡之类的东西并不是不签为好,而是要去深究为何要去签,拒绝婚前性行为不能只是一种口号也不能只是宣誓而已,这份口号要深入人心, 卡的意义要足够留在学生的心中才行,签了 书还是有人要去“偷吃禁果”。
西方神话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告诉我们,“偷吃禁果”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类似上帝强制性的惩罚手段只会加重人们的心理阴影,道德上的人文关怀以及法律的理性约束才是治标治本的良策。
总之,社会能够理解学校此举的用意,至于能否接受这种口号式的教育,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毕竟约束的是学生群体,而学生能否体悟到学校的良苦用心,这就靠他们以及我们的自我觉悟了,爱自己爱他人,且行且珍惜。
投稿人:宋潇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