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哲学课有何不可

时间:2015-07-25 12:03:09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文/郭晓冉
 
  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李吉银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开设这样的讨论课并非一时之举。“这节课只是一次预演。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将把哲学课纳入课程体系,让这样的课程常态化。”(7月23日,澎湃新闻网)
  有些人对哲学存在一种先验误区,一提到哲学,即认为这是一种高屋建瓴、高大上、不接地气的学科。由此就主观臆断的认为,在小学中开设这样的课程,小学生能听懂吗,对小学生有多大用处?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小学开设哲学课,不仅现实可行,而且对于小学生也有实实在在的益处。
 
  首先,从理论上看,小学开设哲学课,从实用性来看,对学生有用吗?当然有用。因为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最简单概念、命题所作的最深刻的理性思考;哲学应用于现实,掌握哲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就开设哲学课,有利于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是有益而无害的。
 
  其次,从实践来看,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的一节课引导学生讨论幸福问题。从内容选取上看,这十分符合现在社会现实的需要。现在不少学生都家庭条件不错,然而他们却并不是 幸福的,都面临着各种烦恼,而这些恐怕只有这些哲学思辨才能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哲学中的各种思维方式,从小就开始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史十分有利的。
 
  再次,从可能性来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哲学内容如此深奥,小学生如何能够理解?其实,这纯粹是由于对哲学不了解而形成的一种误判。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心灵对于任何数量或质量的程度,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无法对这个数量和质量形成任何概念”。这就是说,我们对于任何概念普遍性范畴的把握都是基于尽可能充分的特性性了解之上的。如果我们对于哲学范畴缺乏一个普遍性的了解,那么我们当然就对其概念形成一种合理准确的把握,由此而形成的判断当然也属谬论。从现实中看,只要是对哲学有着充分了解之人,都不会觉得哲学是晦涩难懂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哲学内容,都是小学生所无法接受的。虽然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的哲学被称为哲学史上最晦涩难懂拗口的哲学著作。但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书如《理想国》则是一种对话体的简易形式,其内容也较易理解,还有叔本华的晚年著作诸如《人生的智慧》等也是采取了一种深入浅出的形式而获得了世人的好评,卢梭的《忏悔录》采取了一种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卢梭本人的传奇一生,这样的哲学内容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最后,为了让小学教授哲学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哲学涵养,关键在教师。而如何选择教授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则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教授哲学时,教师应当侧重于一种引导的方式,即首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而这种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并渴望得到解答的。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适度的总结升华。由此,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主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即尝试用哲学的思辨视角来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