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猛药为“替考热”降温
时间:2015-07-09 23:24:19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 禁止转载
昨日下午,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6·7”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根据通报,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7名被替考考生和7名替考者、以及22名涉案公职人员均根据有关规定受到不同处分。(7月8日《新京报》)
全国高考重在选拔人才,考上 大学固然重要,但要严防“浑水摸鱼”。究其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大战愈演愈烈,文凭已成为就业道路上的一纸“ 通行证”,而高考制度则践行着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科学本质,若执行不到位,就算本意再好,也会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欺骗,政府公信力难免遭遇信任危机,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么,从江西出现的今年高考舞弊案来看,除了考生存在的侥幸心理和蒙混过关的念头外,学校和高考组织者也难辞其咎。从报名、信息审核、指纹收集、体检再到进入考场,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心都可能查出纰漏,之所以还出现如此事件,还是利益驱使所致,同时也暴露了当前社会固化的应试教育思维和各方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高考只有一次,人生的选择也只有一次,再难也要让子女进入好学府;在国家的角度,高考制度需要对全国考生公平,高等考试更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违背高考制度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惩处。
现如今,对于每年曝出的“替考案”,国家都是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为什么无法根除?从结果来看,对于“替考案”中所涉及责任人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走形式”,从警告、撤职到开除不等,有人曾戏称为“温柔处分”。鉴于此,挨了板子之后继续犯错似乎也成了某些官员回避问题的一种模式,对于曝光的问题引起了重视,那么未曝光的呢?难道任何事都非要等到曝了光、上了报才想起着手整改吗?如果没有后续动作堵塞制度漏洞,也难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笔者认为,对待“高考痹症”必须下“猛药”,除了对曝光问题的处理,更要挖出高考制度下暗藏的权钱黑幕;不仅要对违规违纪人员严肃惩处,更要手持法律武器震慑不法分子。从制度入手,从政府人员入手,让组织者在考生面前不敢懈怠,主动接受群众的督促和鞭策,彻底铲除“替考”土壤,真正实现“阳光高考”。(周郃瀚)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