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而来的食品溯源信息意义几何

时间:2015-06-24 12:33:11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 禁止转载
    文/陈凤

    6月11日的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汪洋都分别对食品安全作重要批示,其中提到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可要吃到真正可溯源的食品并不那么容易。调查发现,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6月23日《新京报》)
 
  闻之令人咋舌,原本绑定在食品包装上供消费者追溯了解产品相关信息的二维码,不期却被部分别有用心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甚至于完全弄虚作假批量定制而来。“200万个起定,价格0.02元——0.08元/个”的惨痛现实,瞬间刺痛了太多早已“伤不起”的消费者脆弱的神经。
 
  科技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手段,理论上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将有利地促进食品安全管理,让人们“吃得更安全”。然而,现实层面,巨额利益诱惑、驱动之下,各类大小食品厂商也在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地采取“反制”措施,试图凭借一纸小小的“追溯标签”就让唯利是图的商贩们完全“断了念想”、戛然收手,显然不切实际。经由媒体曝光,当下食品市场上溯源码“张冠李戴”、“信息残缺不全”、“订制服务”等各种乱象怪象可谓花样迭出、此起彼伏,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残酷冷硬的一面。
 
  可以想见,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当下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平台和标准,溯源体系完全由企业一手定制,真实程度仅能依赖于企业自身。而企业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岂肯为了一个空洞而不能产生直接利润的“诚信”虚名完全客观透明地载明自家产品的种种利弊?究其实,这种看似高科技的技术管理手段实际上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不惜溢美之词“自卖自夸”的机会,不可避免地沦为“广告宣传”,较之以前,反倒对不明就里的部分消费者形成误导。欲遏制这样的乱象,除过被动依赖食品行业企业微弱、有限的自律,更需要监管部门适时出手、深度干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