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神九回家 太空惊艳“中国秀”
神九6月29日上午成功返回陆地,央视发表网评《神九回家 太空经验“中国秀”》。全文如下:
神九回家了!就在前几日,我们还在关注着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飞船主着陆场的天气;就在前几日,我们还在猜测着三名宇航员谁第一个迈出舱门;就在前几天,我们还沉醉于太空与地面的每一次亲密接触……今天,满载全国人民期待与热望的神九胜利凯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的畅想与好奇,洋溢着诗意般的神秘与图腾般的敬畏。德国哲学家康德自撰的墓志铭云,“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的传说千古流传,明代万户自制火箭飞天的懵懂实践、更展示了古人的探索与努力。神九巡天,这一刻是梦想成真的快慰,而在近两周时间的漫漫宇宙游,则是科技与民族的一次太空秀。
神九返航,是中国航天科学的一次成功检阅。没有扎实的航天硬实力,就不可能于太空“秀肌肉”。从嫦娥探月工程到神舟载人航天任务,每一点进步,都听得到中国航天科技与科学的铿锵足音。当宇航员“驾驶”神九与天宫一号在浩瀚太空成功“牵手”,不禁让人想起墨西哥《太空》杂志所言舱内操作会被航天环境、特别是光线干扰,手控方式甚至对航天员的体力要求也很大,如果没有万全准备,中国不会冒险一试。自动对接、人工对接、未来空间站构建……神九的十数天,为中国航天科技畅想了数十年的愿景。有人说,神九凯旋的重大意义之一,还在于将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送入太空。“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刘洋终于将中国女性的微笑带入了太空。而早在2003年,当杨利伟圆满完成太空之旅后,世界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苏联女宇航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曾“预测”:“我知道中国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将迎来美丽的中国姑娘!”有刘洋的神九返航,更像是中国宇航员无憾的太空佳旅。
神九返航,是中国航空生产力的一次美妙构想。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航天科技一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至12美元的回报。航天科技又被称为"技术金矿",它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有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民用航天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高达1:10。历史而言,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虽耗资250亿美元,但美国大空总署将宇航技术中的材料、能源、通信和控制等技术向民用项目转移,获得直接利润达520亿美元。此外,美国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都从登月计划中受益,并带来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值。历史与现实皆证明,中国航天技术一朝成功转为民用,其对于宏观经济面的勃兴力不可估量。这款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也必将释放更大的正能量。
神九返航,是中国软硬实力的一次精彩亮相。天空是一个舞台,国际空间竞技场上的每一次亮相,都是软硬实力的比拼。《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包括发射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太空飞行器在内的太空探索5年计划,并介绍了近年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方面的成功业绩; 英国《卫报》载文指出,成功对接是中国建设空间站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使中国距离约十年内建成空间站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韩国联合通讯社则认为,中国成功实现载人空间对接,打开了本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网站报道称,神舟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首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滞留,首次有女航天员飞行,首次实现十多天的载人飞行……这一系列的“首次”备受瞩目。神九的“中国制造”、神九的“国际格局”,与蛟龙号一起,向世界描摹了一幅“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浪漫画卷。
神九打造了一个战略性时代技术平台,而其出征与返航更像是中国精气神的一次华丽“亮嗓”。从神九开始,中国必将续写更多创新神话的开篇。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