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规范土地储备融资有利于控制地产投机

时间:2012-12-08 13:48:08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后地方政府将不能再打土地储备融资的主意,不能挪用储备土地的资金用于其他城建项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储备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总规模和融资规模。

  按照四部门的要求,土地储备总规模和融资规模将被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的用途进一步加强管理,规定土地储备融资资金应按照专款专用、封闭管理的原则严格监管。纳入储备的土地不得用于为土地储备机构以外的机构融资担保。贷款用途可不对应抵押土地相关补偿、前期开发等业务,但贷款使用必须符合规定的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近些年“土地财政”这一模式成为很多地方的摇钱树,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土地当作融资工具,用来偿还地方债务。这次国土资源部等四部门下发通知,严格控制土地储备及融资规模,对规范土地财政,防范金融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就这个话题发表他的观点和看法。

  “土地财政”是这几年很热的一个词,说的就是地方政府依靠卖地获得大笔的财政收入,结果是地价越炒越高,房价越来越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研究报告说,目前很多土地储备机构承担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功能,以贷款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资金用于股权投资、出借和市政设施建设等。应该说,这种模式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但袁钢明表示,风险同样巨大。

  袁钢明:我们现在所谓的风险就是指的泡沫或者是房价地产,房地产的价格炒得过高,结果最后支撑不住,没有人再投入,或者没有人再进入的话,最终价格暴跌,这造成所有融资的链条都会断裂,而且会对整个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和美国都已经有深刻的教训了,中国现在提前看到这种情况而采取措施来控制这种投机行为,是非常正确的。

  由于房地产调控,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的收入情况并不乐观,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如今国家四部门联合发文严控土地储备融资规模并限制土地储备融资用途,那么地方政府的本就不厚的“钱袋子”能不能撑下去?如果撑不下去,又该怎么办?

  袁钢明:很多地方政府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卖土地弥补自己的财政收入,政府现在一控制的话,这种收入来源就会减少;但是如果不控制的话,以后会更加不可收拾。所以对付未来的安全走向,宁可现在我们做措施处理,使得依赖土地的财政收入减少,有所困难,但是可以为未来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

  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最近房价又有上涨的趋势。这个通知一出,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袁钢明:这表明了政府要控制房地产泡沫,严防房地产危机的一种坚强决心,所以房地产投资炒作应该会减弱。另外,有人认为如果控制了土地的投资或者开发的话,那就意味着土地的供给就会减少,可能房价反而会上涨,这是投机者的一种想法。但是按照调控政策坚定不移的往前推进的话,这种短期的炒作也是害怕的。我觉得从长期或者稳定的深层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肯定是有利于控制房地产投机和调控房地产的。

   副总理说,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就必须要扩大建设用地。但同时,我们又有十八亿亩的土地红线是不能碰的,因此土地政策可以说影响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边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一边是要保护土地资源,此外,对农民土地的征收补偿制度近段时间也在争论声中进行修改,怎么盘活土地,又该如何控制风险都是焦点。袁钢明认为,国土资源部等四部门下发的这个通知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

  袁钢明: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不能再依赖土地,不能再依赖投资,不能再依赖房地产了。实际上中国经济非房地产以外的各种制造业和产业包括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而且非常健康和稳定,所以我们要找到其他的方向。第二,我们在具体措施上也不能光依赖今天刚刚出台的行政性措施,还要采取一些经济有效的措施,对于囤积土地或者对投机土地采取一行经济手段进行制约和打击,比如说征收房产税或者更严格的征收土地限制税等等。这样的话,走这条路走不通了,就会走到正路上去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