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玩“别针换别墅”的游戏

时间:2012-07-15 20:24:57 来源:四川在线

  平心而论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有朋友夸我收藏入门早、眼光准、出手狠。其实,我虽入门早,但却因为经济基础低,还是蹉跎了不少光阴与错过了许多机会。

  我自幼喜欢涂鸦,中学时曾在学校礼堂办过画展,高考时很想报考美院,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当年,我父亲作为八级技工(已是工人的最高技术级别),工资每月却不足200元,而当时一幅尺寸不是很大的油画布都要60元了,学美术日常耗费不少,贫穷的家境难以负荷,进美院的奢梦自然不了了之。

  但是,也许真心的热爱得到了上苍的眷顾,参加工作后竟有幸认识了当时岭南画坛的泰斗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等大家,这些艺术大家地位高、影响大,许多人在其面前总是奉承恭维之语不断,偏偏我这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大师们的作品常常发表一些不同的见解,反而得到大师们的赏识,一来二去,竟成了他们的座上客,甚至忘年交。

  那年代,大师们的作品也可以卖不少钱,但谦谦君子的艺术家们市场意识没有现在那么浓厚,他们依然存念“秀才人情纸一张”,见怜我那垂涎欲滴的馋相,兴之所至也会打赏几巴掌大的墨宝给你玩玩,这足以令我欢喜不已了,收藏就这样玩起来,像有些事情一样,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未必就是很刻意的。

  在不那么计较铜臭的年代,其实,如果我的脸皮厚一些,或者舍得多掏点腰包,相信如今的收藏层次就远远不止如是了,所以说“出手狠”是不敢当的。至于“眼光准”,我想一来自身的爱好是基础,来也是机缘所赐,让我能与这些艺术家们打上交道。所以我的收藏之路未必很好,也未必可以复制,倒是我觉得之所以能玩出点名堂,都是因为我玩起了“别针换别墅”的游戏,我没有因藏而藏,也没有泛泛而藏,而是玩赏一段时间艺术家们给我的小作品后,便逐步将那些不是很适合我品味的作品开始出让,换了钱后再拼凑或增加点投入又去索购一些大气些、精致些的作品。艺术作品在玩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迁移也会不断升值,于是我玩赏一段时间后又留起喜欢的,出让没那么喜爱的,并再购买上层次的……这样依样画葫芦地循环起来,于是越玩越上瘾,越玩越精致,越玩越多藏品,收藏就开始有些规模了。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