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闯海” 七旬候鸟老人写下《十唱海南好》
2012年07月09日 07:25 字体:【 】【 】
引题:“一唱海南岛,风光无限好,四季如春花似锦,万紫嫣红花香飘……”用10天写下了诗歌《十唱海南好》,东北候鸟老人刘永生当起来了绿色海南的宣传员。 20岁从辽宁奔赴北大荒,68岁卖掉老家的房子奔赴海南,9年间,刘永生一家7口从北方陆续迁居海南岛。刘永生说自己是奔着养生天堂来的,激情满怀。卖房携全家当新“闯海人”,想用自己创作的歌词宣传海南
东北老两口卖了老房“闯海”
2006年1月,68岁的刘永生和老伴儿朱桂兰从黑龙江牡丹江来到海南后,就再也没回去过。
这是两个老人第一次出远门,看望在海口开饭馆的一对儿女。“我离不开我那小孙女,可孙女又离不开她爸爸。”一开始,刘永生只是打算和老伴儿来海南玩几天,也没带什么衣物,可是这一呆却让他作出了一个从未想过的决定。
“喜欢这的气候,不想走了。”刘永生说,“刚到海南时就一直下雨,下了好多天都没有晴,心情很沉闷。但是天晴以后,看到了蔚蓝的天空,去海边看到湛蓝的大海,顿时心胸开阔。”他说,后来那几天觉得这的气候真好,哪儿都是绿的,来时穿的一身棉衣棉裤最后全压了箱底儿。
“人说来海南这儿,能多活十年。真不是假话。他哮喘多年,来这后不知咋的就好了,精神头很足。”朱桂兰说。
那一年,刘永生和老伴儿朱桂兰在海南度过了春节,老汉大胆地决定安家海南。
刘永生原是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二农场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又到牡丹江市居住,老两口育有二子一女。早年,女婿做空调代理,曾经到海南出差,觉得海南的气候条件极好。2003年,女儿刘敏就只身来到海口,在海甸岛开了一家餐馆。不久小儿子刘新也带着老婆孩子到海南打工。
“当年退休工资就几百块,没啥积蓄,很难在那么远的地方安家。”刘永生亲自做了主,给东北老家的大儿子打了一通电话,就这样把在牡丹江住了十余年的 的房子卖了,留在了海南。
七旬“候鸟”赋诗赞海南
海甸岛三东路一间窄小的两居室里,住着刘永生一家7口。各种陈旧的设施全挤在局促的客厅里,入门口是大床,书架立在大床上,电脑和电视并排着,衣柜放在餐桌边,墙上挂着孩子的拼音挂图,衣服箱子被堆到了阳台上。屋子里腾出的,就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
刘永生头发花白,耳朵有点背,采访全程几乎“喊话”。朱桂兰在一边帮着搭话。
一早,刘永生会去沿江一路的海甸溪边健身散步,然后再溜达到三西路农贸市场买菜,中午在家看会儿书。下午会去一趟白沙门公园,几乎每天把海甸岛走上好几圈。
一来二往的,刘永生还遇到了许多同乡,大家纷纷交流身体改善的心得。老刘对这样的运动有切身体会。刚来时爬上四楼都气喘吁吁的,身体特别虚弱。如今74岁的他提两只大西瓜上楼,也不会喘气,哮喘病也好了,至少摆脱了药物。
刘永生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有增无减。看着和平大道边上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新修的沿江路透着时尚范儿,刘永生对当初的决定更加笃定:他们就是奔着这养生天堂来的,一点儿也不后悔。
去年在一辆回家的出租车上,交通广播电台里的一则新闻让刘永生激动起来。
“广播里说海南建国际旅游岛,要向市民征集歌颂海南的文章。”刘永生说,他想参加。
“不宣传出去,谁知道这里有那么多的历史遗存?将来有很多游客来了,没有人宣传谁知道海南有那么多的名胜美景?外乡人来宣传这些更有说服力。”这番话算是刘永生的肺腑之言。
刘永生不爱社交,平时就喜欢在家看书、藏书。那些看过的书籍,还作上标记,写上看完书的时间和读后感。而所到之处有感想,就要在小卡片纸或信纸上写点诗歌,乐此不疲。有一年,他在牡丹江红旗医院住院,得到了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出院后他特别写了一首七律:“勇攀高枝建功勋,救死扶伤多行善,妙手即伸逾回春。……”至今,这首诗还存在医院里。
刘永生来海南后去过好些地方,南山寺、东郊椰林、小镇博鳌,这一次,他想把这些美好的“海南印象”写进他的诗歌里,来这的人都能吟诵和传唱。
拿出新华字典,把稿纸平铺开来,端坐在窗前的书桌边,刘永生把这件事情当做很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一唱海南岛,风光无限好,四季如春花似锦,万紫嫣红花香飘;....。。四唱海南岛,海上观音好,脚踏海水头顶天,八方游客来祈祷....。。”写完这首《十唱海南好》,他整整用了10天的时间。
刘敏说:“爸爸之前也爱好写诗,但不会像这次废寝忘食的,吃饭、散步都想着怎么写,他所写的景点,要么就亲自去过,要么就是看报纸、电视上的新闻时了解到的。”
仔细看歌词,《十唱海南好》还十分的对称和押韵,通俗易懂好传唱,歌词中还写到了三亚的大小洞天、亚龙湾、天涯海角、南山观音等,这些都是他去过的景点。
“要是能找到一个懂音乐的人帮忙谱曲,那就好了。如果作曲成功,再找个领唱,后面站一排排男生和女生,进行合唱,这气势多好啊。”刘永生激动地描述着很多人合唱他写的歌曲的情境,脸上写满了自豪。他希望把这儿的好,传播出去。
老人将余生托付给海南
抗美援朝之后,大部分转业军人开赴黑龙江北部开发北大荒。刘永生的叔叔也是转业军人赴北大荒中的一员。1958年,刚好20岁的刘永生从辽宁省老家出发奔赴北大荒,“投靠”叔叔,成为北大荒大军中的一员。
在那片一望无垠、人迹罕至的荒芜地区,和所有参与垦荒的青年一样,刘永生内心澎湃着一种革命的激情:“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刘永生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尽管平日里忙着做农活,但刘永生也会在晚上偷闲看书,成长很快。后来,他进入了商品粮基地的重要部门——粮食局做 出口等工作,随后进入八五二农场转运站当副站长,每天出口4、5万吨大豆,为国家的粮食运输坚守多年。
“在北大荒整整工作了38年,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北大荒。”刘永生十分感慨,他在北大荒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儿女,直至退休。
刘永生说,“北大荒时期,也有很多人南下海南,现在海口都遇到几个当年来海南的老乡。”
在牡丹江市生活了十年后,68岁的刘永生又和妻儿移居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