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川:电影票房诚可贵,文化价更高

时间:2013-08-01 12:26:58 来源:本站原创

    【川北在线  特约评论员屿川】曾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的 导演吴念真,今天接受采访时,直言对台湾电影持悲观态度,“台湾电影看起来好像很风光,但赚钱的好像没几部。因为电影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实力,台湾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中新网7月30日)

    吴念真导演的“悲观态度”,在笔者看来,更是一种独立文化人深刻的自省、自谦和严格。吴念真委婉表达台湾电影背后缺少文化,其实,仔细想想,又何止是台湾电影呢?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书籍、电视、电影、网络早已从“工具”变成了“人”的主导。他们主导我们的“视界”,主导我们的观点,主导我们的喜怒哀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披上了“娱乐”的外衣,并成为文化的附庸。这让人不得不想起了前不久火热的《小时代》因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而遭到诟病,但另一方面无可回避的缺失飙高的票房成绩。票房和口碑有时的确不能兼得,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电影制作越来越朝着“快餐式”发展。电影赶工期、抢档期,剧本粗制滥造、情节复制粘贴、演员表演生硬、导演不停赶工、丧失人文精神的速成电影成为了近两年不少内地电影的通病。他们往往宁愿将精力投注于前期盛大的宣传造势、绯闻造势中,也不愿意沉淀下来增强电影本身的文化实力。票房榜上一个个飙高的数字,电影院线里一排排满满的档期,导演们一场场满满的通告,无一不在昭示着:这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

    电影和票房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电影从来就不是快消品,也并非简单直观的映像呈现。电影所传达的应该是电影人的诉求与心声。丧失文化内涵的电影即使赢得暂时票房,也只是昙花一现。赢得观众赞誉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为了迎合观众,而将电影本身独立的意义抛之不顾,把电影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木偶线人,那么,也就丧失了电影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与其称它们为电影,毋宁叫做一场狂欢的“TV show”。

    电影的文化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浮躁的消费时代,希望吴念真导演的一番话能够让我们新晋导演们“放慢脚步”,扎扎实实拍好电影。而我们更需要向吴念真导演一样,沉淀下来,想一想我们电影背后的文化的“根”在何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