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影视作品穿帮:艺术不是 的挡箭牌
时值暑期,不知有多少孩子要守着电视度过。但让家长们不得不担心的是,看电视不仅伤眼睛,耽误学习,那里面还藏着各种知识“陷阱”。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精忠岳飞》,号称投资近两亿元,堪称“大片”。可有眼尖的观众发现,这大片里还藏着不少知识和历史性的错误。比如岳飞率军北伐时背后的行军图上赫然写着“四 区”的字样;宋军在阻止金军过黄河的战争中,搬出了元代才出现的火炮;金兀术身上露出英文和阿拉伯数字混杂的文身……
当然,粗心的不只是《精忠岳飞》一部电视剧,许多我们熟知的电视大片中都有各种或大或小的“穿帮”。比如《新三国》中的刘备说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宅门1912》中出现了1958年才发明的对数视力表;纪录片《京剧》错把朱自清当成周作人……粗心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以至于有好事的观众实在看不下去,专门在网上为其纠错。
面对影视剧中的种种错误,观众可以一笑了之;但对制造出这些错误的影视创作者而言,这一切则是对其专业素质的质疑,一点儿也不好笑。难得的是,我们的专业人员却总是很“豁达”。《精忠岳飞》的导演唐季礼就认为,“观众挑刺是好事,说明他们关心这个剧”。在他的理解中,“电视剧属于艺术作品,并非教科书,更不是纪录片。”而导演高希希在《新三国》中的错误被质疑时则表示,“穿帮镜头并不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正常的观众还是关注电视剧的观赏性,也请大家相对宽容。”
在这些创作者口中,艺术似乎成了 的挡箭牌。可要是仔细琢磨,艺术作品要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享受,或是令人震撼的思想和情感冲击,其效果正是通过一个个镜头或是一个个小细节来实现的。当观众看到那些低级错误时,无疑会消解艺术作品本身的力量。像那些被观众挑错的影视作品,讲的是历史故事或史实,却在基本历史知识和逻辑上犯错误,即使它是艺术品,也会令观看者对其艺术性产生质疑。一个艺术作品不能带来艺术享受,却要求观众宽容,这种逻辑有谁能说得通?
从另一方面看,创作者面对错误时的“宽容”心态还是一个态度问题——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又怎么看待自己的观众?一个爱惜羽毛的艺术创作者,大概很难容忍自己的作品带着种种瑕疵面对观众,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减分。但现在我们很多创作者却对自己宽容,对观众严格要求,每当观众提出什么质疑的时候,他们总会青筋毕露,脸红脖子粗地跳起来反驳。大概在他们看来,只有叫好的观众才是好观众。
面对这样的艺术工作者,谁还能宽容地把自己的孩子或是闲暇的时间交给他们呢?(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