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汪峰被称不合群 回应:我没那么严肃(2)
“如果你拥有梦想的话,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我觉得这句话虽然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在说,很多成功的实例也是正是验证了这些话,虽然,大多数人可能半途而废,有可能因为命运的转折,选择放弃。”汪峰勉励所有网友以及学员,要坚持梦想。
从“笑着哭”到“哭着笑”
提起汪峰,我们总是把他与“愤怒”联系在一起,似乎这才是一名摇滚歌手应有的姿态,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已经被解读成必须激烈地同世界发生碰撞,不惜以身试法、头破血流。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一个没有像同辈人那样被时代甩开的汪峰,担起了大众对他“如何在流行与愤怒间取得平衡”的好奇心。他数次被推至台前,以各种角度审视——他的动机、他的目的、他的话语、他的成效——只是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直以来都在“做”,若非如此,公众也就没有机会掀起一轮又一轮不太公允的讨论。
大学毕业后,汪峰放弃了在中央芭蕾舞团担任首席提琴手的机遇,先斩后奏地选择了“鲍家街43号”作为他的理想。这是他做的第一步,为这一步,他和父亲的矛盾如山火般燃烧了多年;2000年,他与华纳唱片签约,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被各方指责“背弃了摇滚精神”;而和“旭日阳刚”间的纠葛,又成了主流声音嘲讽的导火索,甚至为他扣上了“只敢和弱势群体叫板”的“罪名”。在歌手的一举一动皆被无限放大的今天,人们得出汪峰变温和了的结论,有段子说他曾经是“笑着哭”,现在则“哭着笑”。表面上看起来,近些年他确实很少口出惊人之语,也没有在私媒体的浪潮下叩问种种不公正,但此时的汪峰,早已跨过了无节制地表达的阶段,他反感艺术家去扮演政治批评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人,“你有权利去思考根源性的问题,有权利表达对当下的不满,可你最应该做的,是了解、表达和参与生活。”生活就在他的身边,他并非视而不见,他有进退的噤声,实际上是在尝试着不借助媒介,以实现自身完整。
因为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期待社会“走进良性循环的一天”,才能等有朝一日,“我们都能拥有真实的情绪,我们都能容忍合理的遗憾。”他做到了吗?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访问时,他的一句话让记者看到了他现有的内在的平静,他是这么说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是否有痛苦给你冲击,而在于人格上是否真正清澈,视野上是否真正客观。人格力量和反省意识,尤其是后者,特别重要。”
生活需要温暖向上的情绪
记者:你如何定义自己的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