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坞与好莱坞不止一个字的距离
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力争三到五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自5月开园以来就备受关注。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整体性亏损、国内2000家影视园区倒闭80%的背景下,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国内影视业的转机,但也有人对其技术、价格、可行性等多方面产生质疑。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项仲平:“东方好莱坞要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
中国许多影视城至今仍只有观光性的旅游活动,没有或者很少有参与型、体验型的旅游产品,游客看过一次后下次就不会再来。以圈地、开发房地产等经济利益为目的建设起来的影视城,大部分是盲目上马,未经充分的科学论证。目前在建的影视基地大多走的是大而全的路子,并未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面下工夫。
中传媒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华莱坞建设宁可放慢些脚步”
华莱坞有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和原有的产业园基础为良好的资源依托,适合进行以产业园为主的混合模式经营。这种盈利模式较为多元,可涉及旅游服务、影视演艺、衍生品生产销售等。但华莱坞要想盈利,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脚步宁可放慢点儿。华莱坞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更要实现人才的突破。
向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华莱坞式想象需要文化自信”
这种“世界华语电影”的华莱坞式想象的确让人热血沸腾,
但到目前为止,华莱坞还没有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文化想象、产业图景和实施手段。只有解决好这几个问题,以中国电影为代表的“世界华语电影”要传播与中国经济奇迹一致的文化自信,才能向世界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