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蒋蓝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感言 要更充分地表达自己
获奖作家:阿来
用散文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评委授奖词
阿来一直以藏族边地为写作舞台,致力于打通自然与人文的障壁。他笔下的藏地文化深邃神秘,却并不虚无缥缈,他从来不是简单的史料记录,而是低下身躯活跃在现实的每一处缝隙。他散文中的世界古老而鲜活,既朴拙又灵动,他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逝去的过往以及正在发生的当下。
获奖感言
感谢扬州,因为朱自清的缘故。刚才在会场,我突然想起我的学生时代,读《背影》的时候,不光是一个文字之美的问题、情感珍重的问题,我觉得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地考虑,我跟我父亲的关系的问题。因为我们父子关系并不总是像一般散文当中所写的那么温馨、那么亲密,也有另外的一些东西。
我做中学教师的时候,在一个乡村学校的课堂上领着我的学生,一遍一遍朗诵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还在我没有写作之前,突然意识到,中文、汉语或者我们讲的华语,这种中华的语言,不光它的声音,它的每一个字念出来的时候都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在这种声音当中更加深切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美感,也是在这种体会当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我也感谢《人民文学》,我觉得我在文学上的努力都得到了《人民文学》具体的鼓励,不仅是发表,还有奖项。第一次鼓励是我写过两个长篇以后,我特别害怕我对小说这种形式失去把握,因为我觉得都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可能会忘记一个体裁叫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更具形式感,看起来更具规定性的,所以写完《空山》我回头写了一些短篇小说。《人民文学》当年就给了我奖项,非常感谢,至少说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虚构文学写久了,突然想写非虚构。第一次写非虚构又在《人民文学》发表,当年又得到一个《人民文学》的奖项,让我觉得我从写诗歌开始,到写小说,后来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汉语、华语的伟大传统,可能更存在于它的语言经验当中,那么它的语言经验更充分的不是体现在叙事文学,而是体现在诗歌,尤其是更宽泛、更丰富的散文传统当中。这些年,我要更充分地表达自己,我要挣脱诗歌和小说对我的这种文体、体裁的规定,开始尝试用散文的方式表达我对于历史文化遗存跟今天现实生活碰撞当中所发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这次又得到《人民文学》的鼓励,谢谢!
获奖作家:蒋蓝
朱自清发明“中国第四城”
当今诗人涉足散文者众多,但作为诗人蒋蓝的散文,个性鲜明,辨识度高,而且是博物散文、博学散文与博识散文。博识固然重要,但常常匮乏的是识见。蒋蓝的散文以其饱满的博识呈现他的识见,在风格上又精工细密,仿佛敦煌壁画般重彩复色。他是复色的,既为蓝,亦为青,甚是缤纷。
我今年50岁,我现在还是成都报业集团《成都日报》的一名普通记者,到我这个年龄在当记者的人,可能很少。我是写诗出身的,15年前开始写散文,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还不是很成熟,不管是人生还是文学,我想尝试用另一个方式锻炼一下自己,于是我开始写散文。我觉得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散文让我在人到中年之后,开始慢慢走向成熟,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完全成熟。
20世纪朱自清散文,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吗?我觉得就是真诚,我想那才是散文的 精神,这跟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有一脉相承之处。非虚构写作散文对我来说,成为我近十年写作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向,近几年出了15本书,涉及历史、思想、文学,包括历史、地理和人物,我用新闻记者的眼光走到一些文学家还没有走到的现场,用在场的方式再反馈到文学领域,这些是得到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做得不好还需努力。
我从成都来,现在住在成都锦江边上,我住家的位置距离当年朱自清先生在成都的故居只有350米,不仅是我每天必经之地,也是我常常散步的地方,很遗憾这个地方在2008年城市改造时已全部拆除。现在成都很多房地产打广告,说成都是中国第四城,其实第四城这个称呼是朱自清发明的,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听人说成都是中国的第四城,现在为止没有查到"听人"是谁”。所以,我们认定这个发明权是朱自清先生,成都应该为“中国第四城”这几个字感谢他。
来到朱自清先生的故乡扬州,领取这样一个奖项,对于我来说非常激动。假我以余生的力量,继续在散文上取得一些成绩。到那个时候,我应该和朱自清先生说一句话,你看你的晚辈写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