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新潮美术故事汇(一)(2)
清朝的灭亡是从武昌起义开始的。武汉新潮美术兴起,影响波及全国,台湾画家刘国松比喻为武昌起义。武汉地处长江和京广线的交汇处,位于汉族地区的地理中心,以致孙中山主张中华民国建都武昌。1927年3月初,“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学,毛泽东任副所长。他和杨开慧的住地,东距湖北美术学院只有1公里。两地之间的胭脂路,同汉口的花楼街一样,是各种人物和风情女子活跃的地方。鸦片战争以后,武汉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为内陆之冠,沿江都是各国的领事馆,民众思想和言行开放。1927年,国民党在武汉搜捕 ,推崇女权主义并参与创建 的向警予,坚持不愿离开。那一年,十八个年轻女子在新思潮的鼓动下,赤条条地上街,夹在游行队伍中前进,手捧乳房高呼中国妇女解放万岁,被国民党定性为共产共妻的活动,一时间震惊中华,成为争议至今的事件。武汉的大学,在1980年代,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武汉又是中国的四大书城之一,人文气息浓厚,才子众多。这一切,使得新潮时期的美术界必然会有所作为。
新潮美术的知识背景
1975年起,台湾志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丛书,将近四百种,统称《新潮文库》。过了十年,大陆以内部发行的方式翻印。其中不少书籍启发了大陆的思想界、文化界的美术界。新潮美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加拿大学者著《邓小平时代》,对那个时期有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可是该书未曾在国内发行。清点我的藏书,新潮美术之前和之间,即1976至1989年间的出版物的,触动和影响新潮美术的读本,主要是翻译和编译的欧美学术和艺术书籍。抽掉了这些知识,新潮美术会显得空洞。那个时段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高涨的读书热,历史上不曾有过,互联网时代也不会再有了。由于书籍出版迅猛,阅读也随之变得匆忙。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它的精华部分。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42万字,我两天就读完了。柳鸣九的《萨特研究》,44万余字,我一个晚上快速通读。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我收书的当天就浏览完毕。当时,翻译的西方学术著作,依次流行的是美学、科学哲学、人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新史学、科学学、信息学、未来学。比如未来学书籍有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未来的震荡》,都曾引发热议。当时的书籍翻译得很粗糙,却聊胜于无。重庆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世界新学科总览》,成为很多人买书的向导。这部书罗列的310种新学科,其中同艺术批评能沾边的有上百种。翻译的西方学术著作,以商务印书馆的丛书 规模。中国人撰写和编译的书籍,以《走向未来丛书》最为新锐。其中,《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增长的极限》、《无极限的增长》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有这些知识,你和同行们对话,思维容易短路。
彭德:新潮美术故事汇(二)
彭德:新潮美术故事汇(三)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