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出有名 齐白石印“偷得浮生半日闲”亮相艺博会
时间:2013-12-12 09:49:29 来源:九州新闻网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壁》
这是诗人李涉在被贬谪后流放南方期间,情绪消沉,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排开了纷繁复杂的尘世的纷扰,有了重新面对现实,重新审视人生的勇气,于是在寺院墙壁之上题下此诗,以抒发其内心“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绘画和篆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历代文人巨匠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历来将两种技法融汇的却极少,齐白石是其一。众所周知,齐白石早年家贫,为糊口曾做过牧童和木匠。后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绘画篆刻均有不凡成就。据《白石印章·自序》所述,其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但正式研习则是三十岁以后的事。
前人刻印,都是先打印稿,精心安排,在古典遗范的圈子里面,将印文形象料理得更美,然后一刀一刀刻成。齐白石刻印,往往不打印稿:“一手执刀,一手握石,先痛快利落地将印面所有横划刻完,再侧转印石,用刀方向不变,将所有竖划刻完,然后在笔划转折处略加修整,只闻耳畔刀声咔咔,顷刻之间印已刻成。”关于齐白石学刻印还有一段趣闻。
齐白石爱好刻印。一次他看到 篆刻家黎微刻印,就向他学习,他问黎的弟弟铁安说:“我总刻不好,怎么办呢?”铁安对他戏说:“你呀,把南泉冲的楚石,挑一担回去,随刻随磨,刻它三四大盒,都化成石浆,印就能刻得好了。”齐白石一听,就发愤努力,常常弄得东面屋里浆满地,又搬到西面屋里去刻,正是这样的刻苦努力,使他后在篆刻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齐白石一生勤奋,直到九十余岁高龄仍坚持作画。据说,这一枚由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在十八届广州艺术品博览会上展出的齐白石的篆刻“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白石老人在晚年绘画闲暇时刻以愉情明志之印,篆意高超,古朴典雅,融老人豁达闲适之心境于一体,十分珍贵难得。
印石欣赏:
印文:偷得浮生半日闲。
边款:忙碌何其,须且偷浮生半日闲,吾一生辛苦,或吟诗涂意,或品印想石,难得空闲也。
落款:白石。
白石治印,不论印文、边款,都敢于突破传统规框,自开生面,“印外求印”,肆意为之,以求“心印掌手印”。其篆刻不断取法、变革,六十岁以后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刀阔斧、单刀直人、雄强刚健的风格。白石老人将汉印中平正方实,转折圆而结体方的构图特点加以变化,使一字之内,外形方正,而笔意疏密参差变化生动,穿插自然而恣肆纵横,使章法在强烈的对比中得到统一。他还将篆书上密下疏的特点移人印章,大胆变革而不失法度。
齐白石诗、书、画、印全而精,对后世影响巨大。仅篆刻而言,他以自身独特的篆书风貌结合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综合多种刀法为一体的单刀系统,以及大开大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章法形式,营造出具有极端自我意识的印风,堪称近现代篆刻创作的典范。
这是诗人李涉在被贬谪后流放南方期间,情绪消沉,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排开了纷繁复杂的尘世的纷扰,有了重新面对现实,重新审视人生的勇气,于是在寺院墙壁之上题下此诗,以抒发其内心“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绘画和篆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历代文人巨匠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历来将两种技法融汇的却极少,齐白石是其一。众所周知,齐白石早年家贫,为糊口曾做过牧童和木匠。后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绘画篆刻均有不凡成就。据《白石印章·自序》所述,其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但正式研习则是三十岁以后的事。
齐白石爱好刻印。一次他看到 篆刻家黎微刻印,就向他学习,他问黎的弟弟铁安说:“我总刻不好,怎么办呢?”铁安对他戏说:“你呀,把南泉冲的楚石,挑一担回去,随刻随磨,刻它三四大盒,都化成石浆,印就能刻得好了。”齐白石一听,就发愤努力,常常弄得东面屋里浆满地,又搬到西面屋里去刻,正是这样的刻苦努力,使他后在篆刻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齐白石一生勤奋,直到九十余岁高龄仍坚持作画。据说,这一枚由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在十八届广州艺术品博览会上展出的齐白石的篆刻“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白石老人在晚年绘画闲暇时刻以愉情明志之印,篆意高超,古朴典雅,融老人豁达闲适之心境于一体,十分珍贵难得。
印文:偷得浮生半日闲。
边款:忙碌何其,须且偷浮生半日闲,吾一生辛苦,或吟诗涂意,或品印想石,难得空闲也。
落款:白石。
齐白石诗、书、画、印全而精,对后世影响巨大。仅篆刻而言,他以自身独特的篆书风貌结合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综合多种刀法为一体的单刀系统,以及大开大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章法形式,营造出具有极端自我意识的印风,堪称近现代篆刻创作的典范。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