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德艺双馨的书法家
86岁高龄的书法家王俊生以德艺双馨闻名洛阳市书法界。人们仰慕他的书法,更钦佩他高尚的品格。
人们常说“字品即人品”,王俊生老先生更赞同“人品决定字品”这句话。有人问他:“像你这样的书法家,怎么还住这样普通的房子,也没有自己的车子?”他说:“我要为钱写字,人就不值钱了,这个字也就俗了!”他从不用写字去赚钱。向他求字的有高官文豪,也有工人农民,只要他认可求字者的人品,即从不收费,送礼物来的,也都婉言谢绝。
有人得了王俊生的作品,拿到网上去拍卖,一幅六扇屏,标价十万元。看到的人去问王俊生,他很生气地说:“我写字送他,他怎么能那样做呢!”
王俊生还热心于促进社会书法艺术的发展。孟津县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的故乡,王铎一向被誉为“神笔王铎”,这里保留有大量的王铎书法作品。王俊生对王铎书法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产生了在孟津建一座王铎书法馆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他作为孟津县政协副主席,蒐集了许多相关资料,写下了论证文章。在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后,他多方筹集资金,甚至负责建筑设计和施工,终于使一座独具明代风格的宏大建筑——王铎书法馆成为洛阳旅游北线的一道景观。
也许书法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锻炼吧,王俊生先生虽处耄耋之年,仍然气色红润,步履稳健,写起字来,聚精会神,心入化境,臂不抖,手不颤,笔走龙蛇,腾蛟起凤。
年事虽高,王俊生老先生仍以高度的热情注视着当代书坛,研究着各种流派的源流及其在继承发展中的利弊得失,并将其作为借鉴,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书法艺术。正如他发自肺腑的感言:“书法艺术和一切艺术一样,永远是一派活水,其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一生追求高蹈脱俗的书法艺术是他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王俊生打五岁上就跟着父亲四处去给人写对联,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的,他临过大量的书法大家的字帖,先是柳公权,接着是颜真卿、欧阳询的楷书,再接下去是二王的行书,后来他特别感兴趣的是米芾、黄庭坚的一些作品。至于下大功夫练习各种草体,那是进入中年后的事了。现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古今上百家的书法名帖,对于每一家他都下过一番苦功夫去研究,他要从对比中领略各家真谛,融汇各家之长,将其作为自己的源头活水,以至于许多书法家对他书法的评价是:任一笔皆有所宗,每一划均无所泥,可谓是法古入化。这就是所谓的“俊生体”。
说起“俊生体”人们常会提到一个笑话:文化大革命期间,孟津县城的大街小巷,似乎到处都有王俊生写的大字报,人们常为大字报发生争执,甚至发生武斗,这些大字报引起了公检法部门的高度关注。调查的结果是,王俊生的字在孟津影响太大,许多人都在练“俊生体”的毛笔字。于是公检法部门不得不把真正的王俊生保护起来,免得他遭到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真正的“俊生体”并不容易练成,所以,多年来洛阳附近的县市不断有人登门求字,请他写招牌匾额、碑刻楹联。他的书法作品在省市各种书法展览中获得许多奖项。人们说他写一首唐诗,能够让人从书法中窥见唐人的气质,写一幅宋词能使人从书法中欣赏到宋时的况味。
回到文章的开首,人们常说“字品即人品”,王俊生高蹈脱俗的书法作品,也正是他人品的体现。(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