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冰城珍贵档案库:保持17℃恒温 用LED冷光灯

时间:2012-12-25 13:22:19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档案架上“架柜”合一

“啪”地一声,工作人员用一张电子磁卡,打开了珍贵档案库的大门。进入大门,记者换上了专用的工作服,又穿上鞋套。全身武装之后,工作人员带记者穿过几十米长的走廊,经过红外线消毒,来到了档案室中。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卷柜约占库房的三分之二空间,剩下的三分之一空间为展示区,展出的有珍贵实体资料、重要历史展版等。

这里的档案架与别处不同,档案不是直接摆放在架上,而是存放在架上的小柜子里,每个柜子都是活动的,重约25公斤,下面都有小轮,被称为“架中柜”。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档案的安全考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将这些珍贵的档案化整为零,工作人员拎着就能转移。

17℃空调房里藏“宝贝”

由于这些档案非常珍贵,因此在保存上,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中央空调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7℃左右。同时,棚顶、展柜里采用的都是LED冷光灯,不会散发热量。

为保存这些宝贝档案,防水、防晒、防虫等多种“防范手段”一项也不能马虎,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经常对一些老地图、老报纸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便要进行抢修,他们采用的是先进的“丝网加固”技术,简单说,即用一种特殊的纤维加热后覆盖在破损处,将其固定住。

两万余卷“真迹”存冰城史库

专库里的珍贵历史档案共两万余卷,分为三部分,一是历史档案:1946年前档案;二是革命历史档案:1946年哈尔滨解放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档案;三是重要历史资料:解放前哈尔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料等。

“镇馆之宝”见证城市记忆

走过一排排的实物展柜,记者被里面保存的“真迹”吸引住了。清代档案是专库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一些满文档案。时间最早的是1866年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清兵在呼兰一带“缉捕贼匪”的通告。还有1869年清兵“为探访夷船”从哈尔滨登船返回的文件等。

另外一个展柜里的一份“派令”,则是哈尔滨作为全国最早解放城市的重要见证。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5月1日,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签署了“派令”,即任命令,任命刘成栋为哈尔滨解放后第一位市长。

“镇馆之宝”中,不仅有见证历史的重要实物,还包括了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抵御疫情、洪水等灾害的历史资料。

记者 董艳春 文/摄

我市历史档案重要资料专库于今年1月建成,被称为最权威的官方哈尔滨城市记忆。由于档案库的保密性、历史资料的珍贵性等原因,该“史库”不对外开放。日前,记者获得批准,走进即将满周岁的现代化“史库”,为读者揭开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