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乙:“中间代”长期被遮蔽

时间:2012-08-10 23:47:35 来源:四川在线

  参加新书发布会时,阿乙在台上不停地翻一本自己带来的书,他说其实看的效果不好,但自己有强迫症,每天身上不带着书就会很无聊,不安心。在台上,他话很少,更多是在翻书。

  他说:我们很尊重莫言、余华、格非这些人,写得非常好,这些人的书从上世纪80年代一路卖到现在,书店上架的都是他们的书,给人的感觉是三四十岁里面没什么写字的人了,之后就是一批80后作家。他们自称被遮蔽的一代,一直在前人光芒的映衬下,遮蔽有遮蔽的好处,对文字并不那么虔诚的人自动退出,听听留下的人怎么说。

  “中间代”长期被遮蔽

  北京晨报:你第一次发表文章是在什么时候?

  阿乙:我在写作过程中遭遇过60次“滑铁卢”,走期刊路线被60次退稿,我发现中国文学期刊基本上是很封闭的状态,他们有自己的人。一直写作到32岁才人生第一次发表。跟我一起写作的阿丁比我大4岁,他的第一本正规的小说还是最近才出来,非常艰难,所以我想是不是前面的人把路给堵死了。后来一想,是整个时代有意识地遮蔽我们这一批写作的人。

  北京晨报:“中间代”这批人全都被遮蔽了吗?

  阿乙:这一批写作的人,也只有冯唐等两三位孤军奋战打开了市场。也有很多有才气的70后作家,虽然写出了很好的作品,甚至得到发表机会,但是从来没有人重视,包括在国外,谁也不知道阿丁、阿乙,大家知道的还是《狼图腾》,这是我在国外看到过的,这几本书国外人对它的眼光也不见得是尊敬,他们觉得中国没有写作的。

  但是我觉得肯定是每一代都有一批写作的人,他们现在像处于新婚期一样,写作欲最强,60后写作的人处于尾期,70后处于要建功立业的时候,又处于遮蔽的时代,为什么不把他们做出来。而且他们所提供的作品,一定是能代表中国的,我当时是这样的想法。领导一路开绿灯,就这么做出来了,我们先做了这一批,但是并不仅仅是这些,我们的名单会越来越开放,大概会在几年之内,男女各做30个,基本上想把中国这一代里的高手一网打尽。

  “中间代”是我们做的一个概念

  北京晨报:挑选这批人的标准是什么?

  阿乙:“中间代”是我们做出来的一个概念。前一代我知道的,没有像冯唐这样的,小说写得这么飞扬,富有想象力,又像聊斋又很魔幻。像柴春芽,是一个诗人,他的语言非常好,我第一次读他的书是打印的稿子,是在《体育画报》的时候,引出来的第一句诗把我给震住了,后来看他的语言是那种交响乐式的。像曹寇,他这个人特别无聊,无聊到让我很不习惯,他能把他自己这种无聊的东西写出来,说明他不在乎外面人怎么看他,不是故意装流氓。

  我们觉得这一代作家里,汇聚了当代创作最自由的一批人,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文学理念,这是”中间代“最大的特点,他们没有任何共性,服从于自己的文学理念,而不是服从文学期刊的需求、体制,不是服从于市场。

  北京晨报:所谓“中间代”有多少人?

  阿乙:大概有一百来号人,女的有任晓雯、巫昂等,男的有冯唐、路内、柴春芽等。

  写作前每天网游8小时

  北京晨报:很多作家写作时有一些怪癖,你有吗?

  阿乙:我最大的一个毛病是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差,基本上要写一个东西的话,之前一个礼拜到两个礼拜狂打牌,在网上打,反正不输钱,有时候会连续打8个小时,打到整个心脏都空荡荡,对电脑产生一种呕吐的欲望,觉得自己在虚度生命,在最疲倦的时候把开头写出来,那个开头肯定是不用的,但是意识到是在写一篇小说的路上。一般开始写作的时候,一个月有两个礼拜每天玩网游,另外两个礼拜肯定是在疯狂地写。

  北京晨报:此次入选《中间代代表作》的短篇是你最满意的吗?

  阿乙:我其实觉得没有写出我心目中想要的作品,这一篇读者的反映好一点儿,也比较适合。

  一直在等一部很牛的作品

  北京晨报:你似乎在各种场合都表达过对自己几个作品的不满意,不怕露怯或者读者失去兴趣吗?

  阿乙:因为我确实没有很满意的东西,才有动力继续往下写。我自己做这个,知道哪个地方有漏洞,哪个地方感觉不妥帖,但当时写的时候克服不了,只能慢慢去感觉和改进。写之前会预料到是个好作品,写完就很有挫败感。我一直在等一部很牛的作品,但是还没有等到。我有贪欲,想和加缪、卡夫卡那样被印刷进历史,但现在觉得自己离他们很远。

  北京晨报: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学与现实这层关系?

  阿乙:我其实对现实中很多事情极不感冒。我在想,人不能跟现实发生太多的关系,不能太多情了。有时候很正义的事情,其实会绑架一个写作者的笔,让他的作品变得一无是处。

  晨报记者 王文韦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