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传媒2012首场拍卖会——陈振濂书法公益专场

时间:2012-08-05 11:42:45 来源:美术报
    陈振濂,原籍浙江鄞县, 1956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

  陈振濂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

  1992年在日本举办“陈振濂书法篆刻绘画展览”;1993年在国内举办“陈振濂书法篆刻著述展览”;1994年在台湾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文献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过个展13次。从2009年开始,对书法展览实践进行了创新学术思考与全方位投入。2009年4月“心游万物”展,5月“线条之舞”展,尤其是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意义追寻”书法大展广受业界关注。此后2010年举办“大匠之门”展、“大墨纵横”展,2011年“守望西泠”展,2012年举办超大规模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每展必有一个特定主题,一种审美指向与创造,以其原创性和全面性,尤其是“阅读书法”的崭新时代理念,引领着当下书法创作展览观之建设并体现出厚重的思想支撑。出版有《陈振濂书法篆刻集》及各类专题展览图录18种。

  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有63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在书法创作方面倡导“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强调书法创作的构思、主题、形式与技巧的综合性,为书法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成果,并以此成果荣获中国文联“百名 青年文艺家”称号(1999年)。30年来曾提出一系列引领书法发展的创新思考,在书法理论方面倡导“书法学”学科研究,主编《书法学》学术专著,为书法理论的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提出了完整的学科构思,此成果已荣获“文化部第一届 艺术科学成果奖”(1999年)。《书法美学》专著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1年)。在书法教育方面有“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 大奖(1988年)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年)。有大学教材著述5种行世,并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种,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2004年)。

  在文艺评论方面,获“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奖”(2001年)。2007年被评为年度书画十大影响力人物,2009年以书法篆刻的综合影响力,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 书法篆刻类项艺术家大奖。2010年被书法报等专业媒体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2011年再度被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现为 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一)学术引领拍卖“美术传媒拍卖:首场陈振濂书法专场拍卖”解题

  由浙报集团新组建的“美术报·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将在2012年8月举行首场拍卖:“陈振濂教授书法专场公益拍卖会”。“美术报·美术传媒拍卖”是一个由浙江权威主流媒体和上市公司介入艺术品拍卖而新组建的专业拍卖公司。在组建之初,同仁们即提出一个个性独具的职业理念:“学术引领拍卖”。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已有20年的成长历程。且不论京沪如嘉德瀚海保利匡时等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即使在杭州,也有号为“江南第一拍”的西泠拍卖,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有十几家。既如此,背靠主流媒体的“美术传媒拍卖”,以什么姿态来进入市场?同事们的议论渐渐集中到分析我们的优势劣势上来。作为一个新组建的拍卖公司,我们经验严重不足,这是事实,毋庸讳言。但背靠媒体如《美术报》,却又是我们的优势。迄今为止,没有一家拍卖公司是与一家专业媒体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新秀而言,美术报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专业影响力和人脉资源、信息资源,是对拍卖的一种有效支撑与确保。每周一期的报纸,会使拍卖活动迅速获得传播,家喻户晓,如果再加上浙报集团下属的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的传播,其影响力更会以超百倍的速度与效率扩展出去。这对于“美术传媒拍卖”而言, 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大好事。正是因为有媒体支撑,所以才敢提“学术引领拍卖”——与一般拍卖公司是做买卖盈利的做法稍有不同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引入“学术引领”的概念,使买卖做得更好,更赚钱,又更有品质。

  以此理念来着手业务规划,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第一步,是开始着手规划“寻价拍卖——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寻价交易数据库”的建立。其实这本来无须拍卖公司来做。但正是因为有了“学术引领拍卖”之理念,我们觉得可以一试。虽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有美术报媒体的支持,是有可能达到目标的。第二步,即是选择当代艺术家做专场。以“学术引领拍卖”的理念来考量,在浙江,有两位艺术家是既有市场前景又有公认的学术形象的。一位是美术史前辈大师、被誉为是“三史罕人”的中国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另一位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振濂先生。两位先生一长一少,都是著作等身,又都是学术界屈指可数的一流权威,而且作品的市场接受度极高,最适合作为首场拍卖的对象。在浙江,有许多有名的艺术家,但未必终身从事学术,在学术界未有大影响;又有很多 的学者,但创作不是强项,作品市场接受度不高,缺少拍卖作为经济行为必须的盈利模式。但王伯敏与陈振濂两位,正好符合我们的遴选条件。机缘巧合,是可以做到双赢的。

  与王伯敏老师联系再三,王老年事已高,要拿出一个专场拍卖的作品量,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目标遂先锁定年富力强的陈振濂老师矣!

  “美术报·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的首场拍卖目标,确定为“陈振濂教授书法专场”,其缘由即在于此。

  (二)关于陈振濂教授的专场书法拍卖的市场分析

  陈振濂教授在书法界,首先是一个清晰的学者形象。这不仅是因为他身兼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的双博导身份,更因为他在30年书法生涯中孜孜不倦、甘于案头清苦书斋寂寞的1200万言的著作。此外,因为有学术支撑,所以他为30年当代书法史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命题,持续掀起“陈振濂旋风”。比如提倡“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构建“书法学学科体系”,创建“大学书法教学法”,乃至近十年来的“魏碑艺术化运动”、“草圣追踪”、“阅读书法”、书法的“社会责任”等等,业内认为陈振濂先生不仅是学问家,还是一个30年当代书法独领风骚的思想家。陈振濂先生在近5年间,在创作上突然发力。从2009年开始至今,在北京在杭州,设置不同主题,举办了七八次书法学术展,在业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巨大反响。这样有学术支撑的创作实践活动,正是我们最理想的对象。

  此外,陈振濂教授还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花力气与他合作的。

  一,陈先生30年来以钻研学问为主,不热衷以书法作品谋生取利,不走穴赚钱,不参与笔会,在市上作品存量极少——这对于专场拍卖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二,陈先生是学者,对书法持严格的学问态度,创作态度极其认真,极少敷衍塞责、应酬游戏之作——在品质上有明确保证。

  三,陈先生创新意识强烈,越给他出难题挑战他,他越能出奇制胜。比如我们这次提出“学术引领拍卖”,它是个理念,如何具体展开,就要靠陈先生的聪明才智了。

  四,陈先生是个一诺千金的人,富有契约精神。一旦确定项目就会不分你我,全力以赴,视作共同事业——拍卖会有许多技术性细节设置,就是得自于他的热心指点与建议。

  五,陈先生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是他现在在全国、在浙江的 的专业地位: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他又是全国文联委员,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至于其他院长主任所长的身份还有许多。艺术品市场讲究名人字画效应,这些身份足可以保证拍卖会的顺利成功。

  更重要的是,作为首场拍卖的机运,我们借足了东风——2个月前的6月9—26日,陈振濂先生刚刚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超大规模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已经全面展示出他的创作实力、创新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国内各家大媒体均超规格报道。如浙江美术馆的大广告、南山路上的道旗、美术报的连续报道、钱江晚报的活动策划报道,以及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等,几乎是在为我们这首场“陈振濂教授专场书法拍卖”所作的 前期宣传。展览余热尚温,我们只要顺势跟进、因势利导即可。这比从零开始做起,既省力省时,效果还超好。

  (三)首场书法专场拍卖的高度、精度与公益立场

  与陈振濂教授初接洽之时,他还有点犹豫。因为做当代在世人专场书法拍卖,以前从未有过。初试的项目,拍卖公司又是新组建,操作规则与经验都在未知状态,成功率究竟有多少?但正是融洽的沟通和较强的事业心,使双方都有了充分的信心。陈振濂先生又是有公职在身的领导,对民生与社会公益有着持久的意识与敏感,正好有这样一场拍卖,以自己的艺术劳动所得,通过市场运作,再投向有利于民生的公益事业,于他也正是得其所在。

  为使“美术报·美术传媒拍卖”的首场书法专场拍卖能取得成功,我们与陈先生商定,所提出的拍品应该是精品之作以求质量上乘,为买家负责,为投资者负责。这一点,原本行事认真严肃、讲求规范的陈先生高度认可,一拍即合,并无异议。而要体现出“学术引领拍卖”的理念并具体贯彻之,陈振濂教授却费尽心思。拍卖本是一个商业行为,只要有好作品,可供欣赏,笔精墨妙,有人愿意买,即可成立。现在却要学术引领,如何引领法?过度的学术介入,会不会反而缺乏市场商品属性而乏人问津?陈振濂先生想到了他以前的学术积累:比如他曾经做过宋词研究,出版过42万言的《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著作。于是以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作分别作一系列,既可单拆收藏,又可成一系列;既方便赏玩,又可以引导买家对某一文学流派大家的关注兴趣,形成主题收藏。又比如陈先生写新闻时事民生叙事,皆取清言小品短文隽语形式,于是专门设一《菜根谭》专题,书写人生格言处世警句。但这样一来,所有专场拍品都必须按构思重新写出。拍卖会常例是收集各家各时代的现成作品上拍,现在却要在一个短时期内重新开始写出。这样的做法恐怕也是 的——没有出色的功底与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粗制滥造,买家不会接受;而没有充分的市场期望值与接受度评估,拍卖公司也不敢做。但正因为是陈振濂先生,是一个素以品质要求极为严苛的对象,所以我们对这一做法所能达到的精度与高度确信无疑。

  陈振濂先生将这首场专场拍卖定位为公益拍卖。他是一个有公职在身的领导,对民生与公益有着长达十年的关心与介入。这场公益拍卖所得,准备投向对基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美术、书法、篆刻艺术的免费培训方面。这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的大担当,与他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的立意是异曲同工,倘如此,我们的这个首场拍卖:“陈振濂教授书法专场公益拍卖会”,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希望这场“美术传媒拍卖”成立后的首场拍卖、陈振濂教授本人的首场拍卖、以书法为专场的首场拍卖,能留下它应有的历史足迹。

  ■徐玉明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