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社科学者不是看客
【核心提示】我国许多自然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有些还造诣颇深。钱学森先生曾经呼吁学理工的学生学一点文科。这些都说明,文科对理工科是有用处的。这当然也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常识。
恩格斯说,从笛卡尔到黑格尔,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自然科学能够推动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哲学进步,乃至促其发生革命性的飞跃,早已是一个常识。对这个道理,阐述得最周密、最明白的,就是恩格斯。恩格斯非常推崇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定律、进化论,并与马克思一起,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恩格斯是自然科学史大家。有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对此都很清楚,无须细说。
马恩之后,自然科学又有大发展、大变化。概括为一句话,叫做“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状态,当然也对人文社会学科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既然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那它对人文社会学科发生大作用、大影响,也就很自然了。笔者常想,假如马恩健在,面对如此迅猛的新科技革命,必定会推出更伟大的思想成果。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作为启发思想的方法,假设一下也无妨。
自然科学对人文社会学科有大用处,那么,反过来说,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是否也有大用处呢?回答是肯定的。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他还说: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既有的联系。
在理论思维中,恩格斯最看重辩证法。他说,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困难。对他那个时候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了模式,从而提供了说明方法。”
蔑视辩证法就会受到惩罚,轻视理论就会犯错误,这应该说是哲学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的一个告诫与贡献。
在相对具体的领域,人文社会学科对自然科学也有用处。恩格斯津津乐道的,是大哲学家康德的两个天才假说:太阳系起源理论、地球自转由于潮汐而受到阻碍的假说。恩格斯说:“没有这两个假说,今天的理论自然科学简直就不能前进一步。”
我国许多自然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有些还造诣颇深。钱学森先生曾经呼吁学理工的学生学一点文科。这些都说明,文科对理工科是有用处的。这当然也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常识。
现在的问题是,笔者总觉得,人文社科学者对自然科学大发展大变化的关注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有些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可能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自然科学家的事情,与我们关系不大。笔者以为,这样的心态与认识,即使单纯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着眼,也是不合适的。
改革开放以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这样说,举国上下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7月6日至7日,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此,人文社科学者应该增加敏感性,应该认识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有所作为,也应该作出贡献。
哲学界当然要带头。如何认识、总结新科技革命,是哲学家们面临的大课题。对此,哲学界应该拿出些当年恩格斯写《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的气魄。目前,自然辩证法学科萎缩得很厉害。有人说,自然辩证法已经被科技哲学代替了。笔者却以为,目前的科技哲学,“科技”的要素很重,“哲学”的味道却不够。科技哲学要有更大作为,倒是应该向自然辩证法靠一靠。科技伦理、科学史学、科技管理学、科技社会学、科幻文学与艺术等,当然都可以与新科技革命对接。
总之,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社科学者不是看客,而是可以在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中大有作为。对此,应该有所规划与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延伸阅读
以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