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有错吗

时间:2012-07-12 14:01:14 来源:四川在线

读书改变命运”有错吗
来源:太原日报 2012年07月11日 14:25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薪酬比不上技工、保姆等现象似乎让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了怀疑。《中国青年报》报载:九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成了老韩最骄傲的事,为了给儿子凑学费,他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去西安打工。当儿子大学毕业后,老韩发现儿子的收入甚至不如当农民工的自己。老韩倾家荡产供儿子上大学成了乡亲们的笑柄,他感慨“我看读书是没用”。

  中国人自古信奉:“读书增长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古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激励着多少寒门子弟头悬梁,锥刺股,勤奋读书,多少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更是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国家命运的根本途径。

  老韩是一个补实的农民,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得出“我看读书没用”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薪酬低也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看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有文凭不等于有知识。近年来,中国的大学追求扩规模,升规格;不少教授在忙着争课题,争经费。学校没有在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教授没有在教学上下功夫,不少学校规模上去了,质量下来了。从学生方面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业负担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少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就觉得是解放了,无需在努力学习。中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体制,使不少大学生到大学空转一圈,没有认真读书,这些人只能说是上了学,并没有读书;拿上了文凭,没有学到知识。这是当前大学教育值得认真反思的。

  第二,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使学校、家长、学生都更看重成绩。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少有动手操作和参加实践的机会,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做事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的学校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使用也是学习”这一环。

  第三,改变命运不等于当白领。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读了书,上了大学,有了知识就应该高人一等,就应该有体面、舒适的工作,有高的待遇,认为这样才是改变了命运。但是今天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旧的观念必须改变,否则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路会越走越窄,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事实上在“精英教育年代”,大学毕业生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也都是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到工厂当技术员,到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也是三班倒。取得巨大成就的袁隆平今天看上去也像个老农,这一“形象”实际是他多年生活工作经历的记载。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这么干出来的,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今天有的学子们宁愿当“啃老族”,也不愿当蓝领,不愿干艰苦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现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对学生“学习目的、就业观念”教育方面的偏颇和缺失。

  读书能增长知识,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能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提是必须认真读书,用科学的方法读有用的书。(顾埃荣)

责任编辑:韩晓飞

相关新闻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