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子频繁晕眩,耳鸣晕眩权威诊断发现:内耳炎性椭圆囊及球囊病变

时间:2024-03-04 16:16:14 来源:今日头条

  一名50岁中年男性,数月前罹患重感冒,COVID-19快筛阴性。就在咳嗽、发烧、喉咙痛缓解后,却开始感到晕眩。走路时会歪歪扭扭,以为路面向左倾斜,很担心会跌倒。一快速转头、低头或抬头时,就会见到眼前景物在旋转;即便是睡前躺下或睡醒起床,也会晕眩。据称,他曾以为是脑中风,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扫描正常。曾以为是失眠引起自律神经失调,服用过血清素受器调节剂及抗焦虑剂,也接受过神经调节疗法。为了避免噁心呕吐,只能天天服用止晕止吐药。

  他到台 湾耳鸣晕眩权威、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就医时,医师陈建志请他闭起双眼,发现他身体一直向右偏,向右转动他头部则见到他眼球正向右快速地旋转且持续数秒钟;向左转动他头部时,眼球也会快速地向左旋转。右侧椭圆囊眼肌反射 (o-VEMP) 及球囊颈肌反射 (c-VEMP) 均呈现异常,另外还发现他右侧耳膜略红,陈建志称,他原来是罹患了内耳炎性椭圆囊及球囊病变,以耳石斑病变,并发半规管耳石沉积症。

  图说:右侧内耳炎时,内淋巴液比重增加,椭圆囊及球囊之耳石斑均向上浮起,纤毛群弯折,该侧前庭输出讯号减少。耳石脱离耳石斑后,会向上浮起,漂浮半规管内。

  陈建志称,根据解剖发现,椭圆囊及球囊位于内耳及半规管之间,内有排列整齐的耳石斑,用于感受人体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加速度;一旦中耳炎持续,并发内耳炎,耳蜗分泌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内淋巴液,比重较高,当流到椭圆囊及球囊时,耳石斑比重相对较低,便向上浮起,部分耳石脱离耳石斑,也会向上浮起,一旦进入任一半规管时,就会在患者改变身体姿势时,继续带动内淋巴液的流动,引发眩晕及眼震。

  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陈建志称,此病治疗以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及副肾皮质素为主,设法消除感染,缓解发炎,需持续数週;反覆进行耳石复位术,把移位耳石挪回椭圆囊内,可解除姿态性晕眩。在这过程中,可辅以平衡训练,矫正大脑对于平衡失调的错误认知,更可加速疗效。

 

 

  备注: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