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明汯投资裘慧明分享:量化策略不等于低风险
原标题:听明汯投资裘慧明分享:量化策略不等于低风险
近年来,市场上有不少声音认为国内的量化策略容量已经趋于饱和,未来将很难再有超额。对此,明汯投资裘慧明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国内的市场对于“量化能做什么”、“量化能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仍然充满了误解。如果我们要在选择量化产品的时候有一个更坚实的把握,首先要对“量化”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明汯投资裘慧明还指出,目前国内市场上仍然对量化投资有些许误区:
误区一:量化策略=低风险、低波动
实际上,除了市场中性产品风险较低外,指数增强、择时对冲产品风险均较高。
明汯投资裘慧明表示,对于指数增强策略来说,它的风险不一定就比传统的股票多头更低,只是两者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在国内目前量化占市场整体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赚价量的钱,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加基本面量化的权重和比例。
误区二:量化策略增加了市场波动
从1998年到2008年,再到今年3月,只要每次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市场上都有很多声音说是量化策略造成了这种波动。
明汯投资裘慧明进一步指出,一方面,量化投资行业的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误解;另一方面,国内部分投资者比较早的时候接触过一些中长周期趋势跟踪的CTA产品,容易在认知上形成量化就会加剧市场波动的误区。
必须要澄清的是,实证数据表明随着股票量化占市场交易占比增大,波动率呈下降趋势。我们也可以在美国的期货市场上看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做短周期策略,整个期货市场的波动率也在慢慢下降。虽然对量化策略来说,这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增加了市场有效性,也让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变低了。
误区三:量化策略天生容量小
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量化天然就是一个容量比较小的策略,所以随着量化投资过去一两年在中国市场的规模迅速攀升,就有很多投资者很紧张策略失效的问题。
明汯投资裘慧明表示,事实上,量化策略的容量远比投资者想象中要大。
海外的文艺复兴、 Two Sigma、D.E.Shaw管理规模均大于500亿美元,持有股票头寸大于1000亿美元,远大于大部分主观选股对冲基金。
所以,量化并不属于小众,它是能做到很大规模的,中国的量化规模小,主要还是发展时间不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