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就餐习惯(2)

时间:2015-06-28 17:34:44 来源:搜狐

  孩子在幼儿期,即使是到了小学的低年级,他们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差的,需要父母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吃饭前不愿意或不能自觉洗手;餐桌上不喜欢自己吃饭要妈妈喂;边吃边玩;端着饭碗到处跑;吃饭时拖拖拉拉、挑三拣四;吃得满桌都是??孩子这些不良就餐习惯,您是否留意到并及时加以纠正呢?不能做粗心的妈妈,因为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必须要养成的就餐好习惯有哪些

  1.用餐前,要洗手,讲卫生。孩子好动更易使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于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2.餐桌上,须安静,不说笑。说笑容易把饭呛入气管,后果很严重。此外,在幼儿园的餐桌上说话,吵闹的环境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3.不暴食,不挑食,均衡营养。喜欢吃的食物要有所节制,适可而止;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尝一尝,慢慢习惯它的味道。各种营养均衡搭配,身体和大脑才会很好地成长。

  4.细细嚼,慢慢咽,助消化。孩子的消化功能较之大人要差些,他们的胃也很娇嫩,所以给他们的食物要软一些,烂一些,让他们细嚼慢咽,以便于消化吸收。

  5.要节约,讲卫生,勤整理。要教育孩子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告诉他吃饭时不能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用餐后,不仅要嘱咐孩子擦嘴、漱口,还可引导他帮着大人清理桌面上的油污及残渣,整理碗筷。

  爱心提示

  *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刺激位于口鼻中的感受器官,让我们更好地体会食物的质地、温度、香气和味道,更充分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 它能够分解食物并有效地发挥唾液的作用从而减轻了胃的工作, 帮助消化。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

  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妈妈要重视。当孩子洗手时不小心打湿了袖子时,妈妈可以借此机会,教孩子如何洗手并亲自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孩子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如此游戏的方式,小孩子很乐意接受。这个过程中,孩子也知道了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手—在手心、手背、手腕打肥皂—搓洗—清水洗净—擦干。

  需要了解最丰富,最全面的母婴知识、产后恢复等资讯,请关注公众号:myzsjx8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