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碗,这个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时间:2015-06-18 02:46:30 来源:搜狐

  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锔碗”这个行当。但看过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观众,应该有这个印象。锔碗老人在招娣妈的招呼下,修好了招娣的那只青花大瓷碗,影片中英文字幕把锔碗翻译成pottery repair,这是很中国的翻译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外国应该是没有锔碗这门手艺的,这的确是门破镜重圆的艺术。

  

  这是一张关于上个世纪的锔碗匠的老照片,当时这个行业还是非常吃香的

  

  锔碗的发展由来

  “锔活”也分粗细,“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据说,锔匠这行当与清朝八旗子弟有关,当年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喜欢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便找人设法修补,修补的人独具匠心,利用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朵桃花,稍经打磨,修补后的紫砂壶便身价倍增。

  到了民国,锔匠行当应运而生,逐渐走向民间,很快登峰造极。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再注入清水,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锔锔成花纹,甚至连壶盖、壶嘴、壶柄都加以纹饰包嵌,将锔嵌上升为一种手工艺术。

  

  锔碗的故事

  在扬州,古往今来至少有两句俗语与锔碗有关,一句是“没得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另一句是“补锅的锔碗——自顾自”。严格地讲,扬州一带并没有专门的锔碗匠,这个活计是由补锅匠代劳的,常在老街古巷转悠的补锅匠曹师傅就是锔碗的一把好手。遇到人家要锔碗,他从补锅担上拿个马扎坐下,膝盖上蒙块厚布,先用抹布把破碗损坏的部分抹干净,然后从抽屉里面取出一根带钩的线绳,将破裂的碗拼好、绑紧,夹在双腿之间。干这种活计最重要的工具是无坚不摧的钻头,那是用金刚石做的,所以称之为“金刚钻”。

  锔碗之前得先钻眼,曹师傅使用金刚钻就像拉二胡一样,弦线上绕一根10厘米长、下面装有金刚钻头的细圆轴,来回拉动弦弓,钻头不停地旋转,溢出细细的瓷末,迸发出“兹古兹古”的声音(“自顾自”俗语的由此而来)。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