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民居多成空心房(2)
不过,在长沙古民居中,还有更大的。据传,毁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浏阳市蕉溪乡的彭家大屋,曾住300多户人家。同时,毁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宁乡县枫木桥乡牛角湾村刘氏牛角湾庄园不但是乡政府的办公场所,还是一所小学校。
远远望去,位于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的桃树湾大屋檐瓦相连,外墙绵长,占地阔大。走进屋场,看到四进院,多厢房,中厅六柱,极其开阔。大屋的小院长廊,隔而不断,每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却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据记载,桃树湾民居由刘运庄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首,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近400间。
金刚镇干部邱先许介绍,桃树湾大屋曾经居住过120多户人家近400人。从大门至上厅神龛,深数十米甚至百余米。正厅两侧有对称式横厅,厅外连厅,回廊与巷道将数十栋房屋连成一个整体,外人进屋,如入迷宫,知进不知出。遗憾的是,现在的桃树湾大屋仅住了一户人家,虽然昔日的气势仍在,但大屋内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为避兵匪,桃树湾大屋的院墙上修有射击用的枪眼,同时也建有通往后山的逃生暗道。家中则建夹墙,即在两房之间加砌一道墙,两墙之间留约一米宽的空间作暗室,放些不常用的较贵重的物品。必要时,人从楼上下去匿藏,外人很难发现。
位于金刚镇星星村李氏家族的六栋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九进十八堂”。在古代,九是皇家专用,李氏的“壮举”无疑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后应有人告到朝廷,我们先祖才将九进改为六进”。现任星星村村主任的李性华是六栋堂先主李锦第八代后人,眼下,正是由他主持维修由族人出资的六栋堂。“所谓的进就是进深,其实,六栋堂也可以叫‘六进堂’。”李性华解释说。
C 缺乏人气的“空心房”
是对古民居的最大破坏
长沙现存古民居大都处于丘陵地区,几乎都是土木结构。“这种聚族而住的大屋虽然气派宏大,但室内采光不好,中心区域一年四季阴暗潮湿,春季甚至会长出厚厚的绿苔。因此,大屋一方面不太适合人住居,同时也因为土木风化容易垮塌。”李性华说。
“六栋堂现只存有主体建筑。“过去,两边的厢房加起来有400多间,但现在这些厢房几乎都垮了。”顺着李性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断壁残垣之间,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经省市文物专家考证,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但即使就是这样的“标本”,其毁坏程度却相当严重。如今,老屋已是满目疮痍,精美的木雕褪了色,墙壁上的大洞十分醒目,往日的居民也早已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