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问题食品股竟成流行逻辑

时间:2012-07-10 13:23:09 来源:四川在线

财经夜谈

财经夜谈

  食品“黑天鹅”事件最近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在资本市场受到惩罚的却少之又少,反而还遭到追捧,让人哭笑不得。

   的一个例子发生在乳业。6月14日,伊利发出关于紧急召回部分乳粉产品的公告,同时 集团官网将及时公布处理结果。不过距事发已超过20天,消费者依然未能等到任何说法公布。关于汞异常是如何发生、涉及多少乳粉等关键问题外界依然不得而知,要问中国乳业从事件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结论相信也是寥寥。

  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伊利股份(600887,股吧)近几个交易日疑似已缓过神来。昨日,该股逆市飘红收报21.64元,和6月15日时的21.85元相差无几。

  资本市场具有贪婪性,作为投资者当然希望股价水涨船高。事实上,每逢国内各大食品股遭遇食品安全风波,“抄底”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投资逻辑。伊利、双汇、蒙牛概莫如是。乃至圣元董事长总结道,过往某乳业股两次出现负面消息大跌他都抄底成功。至于券商,考虑到他们所在的机构往往也重仓押宝,事发后轻描淡写也不奇怪了。

  不过问题是,投资者本身也是消费者,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谁都没有“金钟罩”。食品上市企业不但是一家需要向股东交代的公众公司,更要为芸芸众生提供口粮。资金应该流入那些制造安心食品的公司,而不是给问题企业抢“堆头”;资金应该流入用于研发如何更好保障安全性的公司,而不是给问题企业搞“公关”;资金应该流入懂得反省的公司,而不是给问题企业用来打广告。

  华尔街流传这样一句话:华尔街是这样一条街,它的一端是一条河,另一端是一座坟墓。我们单纯的希望,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得共同“投票”,滋养有责任感的企业,而不是自掘坟墓,不断给自己的舌尖制造新的危机。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