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户口簿”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这是我家5.2亩耕地的第三代‘身份证’。”
昨天,三亚市育才镇龙密村委会玉林村村民杨贤明,拿出刚刚领到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兴奋地说道:“有了新一代土地‘身份证’,就不怕纠纷了。”
目前,海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在四川省铺开,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
截至今年9月,四川省共有1.7万农户吃下“定心丸”,拿到了“权属明确、资质清晰”的土地“身份证”。
有了“手印”
地界不再模糊不清
“第三代土地证,字都是打印的,前两代证书,则都是手写的。”杨贤明边说边翻开证书。手写的土地证,容易被人修改,就会引发纠纷。
最关键,还在于后面的图,把每宗承包地块的位置、大小都标识出来了,一清二楚。这个示意图,专业术语叫“四至平面图”,而老百姓称其为土地的“手印”。“有土地‘手印’在,以后就不会因为地界模糊不清,而发生纠纷了。”杨贤明说。
据悉,由于历史原因,四川省普遍存在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引发了很多矛盾纠纷,成为农民上访的主要因素之一。
“每块地都测量了坐标点位,不管这块地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坐标找出实地的位置。”省农业厅农村经营处处长蒙绪儒说。
不仅证书上有改革,三亚、东方还尝试建立了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建“电子档案”。在育才镇办公楼内,就有一个自助服务终端机,登录系统,就可以查询到每个村、每户农民的土地情况。
化零为整
拾起丢荒的碎地
澄迈县永发镇大山村老蒙家,一共8亩地,之前就分布在十几处,每块地面积都是几分。“一些地太小了,距离又太远,种点农作物,都不好管理。”老蒙说,家里就有四五块地就因为太零碎而丢荒了。
不仅是老蒙家,大山村一共2900亩土地,被切分成为3000多块,105户农户所有,平均每户有28块,其中最小不足2分,最大不超过2亩。
澄迈县永发镇利用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制定了集体土地调整互换,将零碎土地进行整合。在大山村,3000多块土地被整合成158块,实现连片集中,不再有零碎地。
“把几块土地换成一块,不仅方便种植,也好集中管理。”老蒙说,曾经丢荒的土地现在都开始种上了橡胶和瓜菜。
土地“增”长
农业补贴多了
土地确权还有个好处,就是增加了农民财政转移收入。三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土地测量,很多农民的土地都变“多”了,以育才镇为例,就“增加”了52%。
三亚市将土地确权与惠农政策相结合,按照现在测量的面积给农民发放补贴。
杨贤明家的耕地原先登记的面积为2.2亩,如今经过 测量后,“增”长了3亩,达到5.2亩。从今年起,他将每年多得到420元的农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