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菜篮子”成松原经济增长新亮点(2)
“村民单干,死活也干不过市场。”连连碰壁后,大家开始想对策。2008年11月,民乐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专家+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合作社作为龙头负责开拓市场,确定项目,组织销售;协会主要负责组织生产和技术服务;农业专家成了村民的“智囊团”。农户不再为“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而发愁,可以大胆地按协会签订的合同放心去种植生产,避免了“菜贱伤农”等现象的出现。
仅仅几年时间,民乐村村民就在合作社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棚菜经济一路闯关,很快成为村里主导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主渠道。民乐村顺势而起,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育苗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中心。
盛夏,民乐村苍翠的农田中,一座暗红色的现代化“专家公寓”格外醒目。这是该村打造的“技术中枢”和“外脑”,小小村庄,博士、专家常年往来不断,帮助村里开发科技产品,为农民“传经送宝”。集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体系,大幅提升蔬菜品质,经济效益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翻番。
每至清晨,宁江区各大棚菜产业园区内外,穿梭来往着运菜车辆和忙碌的菜农,如今,棚菜产业已成为宁江区发展郊区高效农业的亮点。目前,该区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合对接、项目对接”,形成了综合的、立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万余名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通过棚菜种植率先实现小康。
2013年,松原市建设棚菜目标为0.7万亩。目前,全市近郊村入社菜农的积极性高涨,不少种植大户摩拳擦掌,准备再流转些土地,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从带动农民家庭增收致富,到壮大集体经济,从成为全市近郊村主导产业,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棚菜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也从曾经政府“要我调”变为农民“我要调”,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