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成为甘肃省首个整建制百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县

时间:2013-07-04 16:56:57 来源:互联网整理

  盛夏,记者来到河西走廊东段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广阔平坦的耕地一望无际,南面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巍然屹立,冰雪融化的石羊河汩汩流淌,滋润着这片丰腴肥沃的土地。

  凉州区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县级农业区以及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四川省牛羊产业大县和蔬菜生产基地,在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整建制全区推广1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的县区,为石羊河生态治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济转型跨越探索出了新路。

  推广三大节水技术,推动石羊河生态治理

  6月27日,记者来到丰乐镇丰乐村,青绿的玉米郁郁葱葱,已高至人肩。蹲在地里仔细瞧,但见地里布设着黑色的PVC粗管,粗管连接着密密的细管,细管埋在地膜下,细管上有小孔,水滴从小孔渗出来,膜面内蒸发出细细的水珠,作物根部湿漉漉的。

  “这就是我们在整片4500亩大田玉米地推广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今年春旱严重,普通地块按照配水总额(每亩最多配置400立方米水)头轮水都不够用,而这里有膜下滴灌节水设施,已灌了两轮水,水的利用率很高。”丰乐镇镇长孙有志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推广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亩节水240立方米,减少用水180立方米;亩产可达900公斤,增产187公斤。

  丰乐村村民刘兴堂说:“用膜下滴灌灌溉,可同时施肥,化肥使用量减少了一半,种地省事省力,平时在外打工,播种、收获时回来就可以了。”他还编歌谣称赞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就是好,浇水不用满地跑,省了化肥花钱少,节水省工又增产。”

  凉州区耕地达146万亩,农业用水比重占到75%以上,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该区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010年至2013年累计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317万亩,其中膜下滴灌亩节水150立方米,亩增产738公斤,亩增收1476元。

  凉州区今年推广膜下滴灌等三大节水技术116.5万亩。4年累计节水2.3亿立方米,为石羊河提前8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以上的约束性年度过水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节水推动调优结构,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农业是用水“大户”、耗水“大户”,农民是用水主体,在控制配额农业用水量中,如何提高农民主动节水的意识,成为河西及沿黄灌区千万亩高效农业工程中的关键。

  凉州区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作为节水增收的关键举措,对主推技术集中连片种植辣椒、中药材、马铃薯等高效经济作物3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集中连片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40元。政策支持加上免费技术服务、种植作物的高效益,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