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净”乡村 水源更清洁

时间:2013-07-04 12:43:17 来源:互联网整理

  “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一直是农村水源污染的现状。近年来,南宁市兴宁区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为改善农村水污染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节能环保:

  引进“养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那况村是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有名的畜牧养殖村。过去,村民清洗猪圈就是简单地用水冲洗,清理出来的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里,给当地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养殖产业日渐规模化,污水排放、粪便的处理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2009年,兴宁区通过“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养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并大力推广,使令人头疼的粪便处理难题“迎刃而解”。

  “臭味没了,蚊子少了,觉得在村里住着更舒服了。不用冲洗猪圈,省出的时间可以绣绣花、做点别的事情。”养猪专业户王秀芬对这个技术赞不绝口。

  据那况村红灯坡农技专员小王介绍,养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米糠、锯末、菌种按比例混合后铺在猪圈里,而猪的粪便、尿液排出后就会被这层混合物迅速吸收,猪在拱食的过程中会翻动这层混合物,它们发酵后就能降解粪便中有害成分,生成营养价值较高的真菌供猪采食,更重要的是确保了猪圈内的干爽整洁,实现了无臭味、零排放、零污染。

  因地制宜:

  修建“农户集中连片沼气池”

  那况村因为有了“养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而大受其益,同镇的路东村群众也正在陆续享受到 “农户集中连片沼气池”建设带来的好处。“有了沼气池,家里不再有黑乎乎的煤渣,也不会有烧柴火带来的烟雾缭绕,剩下的沼肥还可以用来浇地。”路东村专业养鸡户田玉对自家即将修建好的沼气池充满着期待。

  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水源污染,兴宁区农林水利局因地制宜提出修建“农户集中连片沼气池”。推广这一项目,兴宁区平均每一个沼气池给予2850元的补贴,2013年以来城区已累计投入2362万元,用于开展粪污处理设施和沼气池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沼气池170个,容积1.2万立方米,规模养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2%。

  “一个五口之家,只要修建一座容积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能解决点灯、煮饭的燃料问题。不仅仅是动物的粪便,人的粪便和其他的一些生活垃圾都能被沼气池收纳。”兴宁区农林水利局技术人员说。

  政企合作:

  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兴宁区五塘镇是一个种菜大镇,盛产无籽西瓜、优质苦瓜、刺黄瓜、青椒、四季豆、荷兰豆等果蔬。过去,为了让蔬菜长得更多更好,菜农们总是在菜地上施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很少有人知道没有节制的施肥会让土壤富于营养化,那些没有被蔬菜吸收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流到水源里,或者被蒸发到空气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

  为改变这一现状,兴宁区在五塘镇启动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