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图)(2)
到了民国,黎元洪总统更提出了“有饭大家吃”的话。这真是“菩萨”心肠,可是当时只当做笑话。原来这句话说在一位总统嘴里,就是贤愚不分、赏罚不明,就是糊涂。然而到了那时候,这句话却已经藏在差不多每一个士人的心里。难得的倒是这糊涂!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上五四运动,带来了一连串的变化,中华民国在一颠一拐地走着“之”字路,走向现代化了。我们有了知识阶级,也有了劳动阶级,有了索薪,也有了罢工,这些都在要求“有饭大家吃”。知识阶级改变了士人的面目,劳动阶级改变了小民的面目,他们开始了集体的行动;他们不能再安贫乐道了,也不能再安分守己了,他们认出了吃饭是天赋人权,公开地要饭吃,不是大吃大喝,是够吃够喝,甚至于只要有吃有喝。然而这还只是刚起头,到了这次世界大战当中,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四大自由”,第四项是“免于匮乏的自由”。“匮乏”自然以没饭吃为首,人们至少该有免于没饭吃的自由。这就加强了人民的吃饭权,也肯定了人民吃饭的要求;这也是“有饭大家吃”,但是着眼在平民,在全民,意义大不同了。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想不到吃饭更难,没饭吃的也更多了。到了今天一般人民真是不得了,再也忍不住了,吃不饱甚至没饭吃,什么礼义什么文化都说不上。这日子就是不知道吃饭权的也会起来行动了,知道了吃饭权的,怎么能够不起来行动,要求这种“免于匮乏的自由”呢?于是学生写出“饥饿事大,读书事小”的标语,工人喊出“我们要吃饭”的口号。
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一回一般人民公开地承认了吃饭第一。这其实比闷在心里糊涂地骚动好得多。这是集体的要求,集体是有组织的,有组织就不容易大乱了;可是有组织也不容易散,人情加上人权,这集体的行动是压不下也打不散的,直到大家有饭吃的那一天。
(编辑:shaoxuan)文章摘自 《醉蟹瓮酒荒唐语》 作者:朱自清 汪正禾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