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书论”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时间:2021-12-20 17:41:57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大愚书论”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是人便言传统书画博大精深,可是这所谓的“博大精深”到底体现在何处?到底能不能一窥究竟?对于常人来说,对于一个对传统书画并没有深厚造诣与了解的人来说,是否也可以一探书画笔墨的魅力?
当然可以,解读传统书画有太多的方式方法,也有众多可以解读的维度,没有一篇文章可以在所有的层面解读书画的魅力,因为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究竟吸取了多少文化养分,才换来薄薄一层宣纸上留下的笔墨。
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道家的空灵
中国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每一次落笔都是对山水诗的悠然旷远意境的洗涤,也是铺叙一趟心灵之旅,但却又如同太极图一样,在虚与实之间寻求着一个平衡,《老子》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个若字,便是相似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完全的相同,只是看上去相似罢了,笔墨是虚与实的结合,道家老庄也是如此,穷极一生也不过是在主观的人性与客观的规律之间不断的寻找着一种平衡。
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儒家的中庸与和谐
是人就会有出世和入世的选择,时刻都会面临肉体和精神的背离,更会面对权利和自有的平衡,他可以是艺术家,可以画的一手好画,写的一手好字,但是前提是他是个人,是人就有欲望,就要有选择,有放弃,有坚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本身就是一种对平衡的把握,你可以说他世俗也好,说他无切实际也罢,总归书画家一生没有一个人可以逃离挣扎的真相。
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佛家的亲善与修为
所有的学说都想尽量的完善,所有的教法都想尽量把自己的那个“圆”画的尽量圆满,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画圆,只不过这个圆越来越大了而已,所有人都想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但是到头来发现哪一样自己也不能真正的控制,佛学向善,也许就是那些书画家在委身之后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憧憬与向往,栖身于这世道,委身于这肉体,心中想着那美好的众生、美好的世界,并且一边在心中默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文人的人格修养
不可否认,习书画者多半是文人,甚至形成文人士大夫艺术群体,我始终认为文人一直在对自己的这个身份进行逃离,他们不断的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完善着这个世界,但是同时却又在不停的犯错,所以相当多数的文人士大夫想要借助于书画艺术来丰富并且治愈自己的内心世界,毕竟他们很痛苦,毕竟没有人能够不吃不喝还能开心快乐的活着。
于是乎这所有挣扎,最后都被文人赋予了一个十分浪漫的名字“人格修养”,虽然这是一个不可能达到并且没有止境的疗程,但是聊胜于无,就像是一个面对癌症的病人,明明知道不可能有治愈的良药,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吞下医生送来的药丸。
传统书画到底博大精深在哪里
博大精深在于没有“底”
无论是道家的空灵,还是儒家的中庸,亦或者是佛家的修为,甚至于文人的修养,这四者都是一个没有止境,没有边界的探寻,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触碰到这个“底”,艺术对于人,就像是人性对于理性,一辈子都在来回的摇摆,谁也无法一直停留在那个平衡点上,就因为他没有底,谁也没有可能说自己曾经到达过那里,现在回来告诉大家“那边”是什么样子。
也就是这种来来回回在虚实之间的切换,让对传统书画痴迷的人甘之若饴,却也让一些人嗤之以鼻。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新领域;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