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工艺与粉彩的发展你了解多少?
时间:2018-12-24 23:01:14 来源:网易
原标题:粉彩工艺与粉彩的发展你了解多少?
1.粉彩简介
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
1.1粉彩瓷的创作
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花蝶盅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花蝶盅
1.2粉彩的彩绘
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粉彩夔凤纹碗
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发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藏品征集:158;;894;;163-65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粉彩夔凤纹碗
2.粉彩的起源及发展
粉彩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虽始于清朝,但是更早的则可以追溯至唐朝,唐朝即有“南青北白”的格局,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脱胎于五彩珐琅彩的粉彩,是清康熙晚期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画种.粉彩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细腻,有其不可代替的艺术特色.它随着清代陶瓷业发展,作为一种陶瓷装饰的又一形成而出现于名品辈出的清代,并非偶然。
2.1粉彩产生的原因:
文化原因
受五彩瓷的影响。清康熙时期,景德镇五彩瓷极为盛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为“康熙彩”又叫“硬彩”、“古彩”。它以笔浅雄健挺拔,变化丰富,形象概括,变化夸张,色彩单纯强烈、浓厚的风味独树于陶瓷之林。明代五彩单线平涂,线条苍劲有力,所作花卉,多系图案式而无深淡渲染之变化,而康熙五彩此间常用淡赭作晕,衣褶式花卉之花头与枝叶都开始分深浅.同时又受版画和文入画影响,构图绘画性增强。有些画面讲究虚实均衡,出现大面积空白,类似中国画中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表现手法。在彩料方面,五彩的彩料又有新的发展.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而且康熙五彩所有的彩料较明代又有增加,特别是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矾红,霁蓝等地上单一指金的装饰,而在五光十色的五彩中起到增加富丽的效果,透明彩料增多,使纹样色彩晶莹透底,线条清晰可辨,康熙五彩的发展已成为古彩与粉彩的过渡形成。
受艺术影响
清代初期,当时受皇帝扶植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镒、王晕,王原祁为代表,成为画坛的正统流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技巧功力颇深.他们的画风影响整个清代陶瓷装饰。清代画风一变,画法亦变。陶瓷釉上彩的画法,也由单线平涂的古彩发展到填色前加施一层玻璃白的工艺制作法。如中国画之粉本一样,给人物衣褶、花卉等装饰用洗染方法,这就使瓷上彩绘颜色鲜明,有浓淡厚薄之变化,有阴阳背向之分,这是陶瓷釉彩装饰的一大进步,从而影响和产生了早期的粉彩。
2.1.4受珐琅彩影响
粉彩的产生,受珐琅彩砷的启示,以其含砷元素的白信石掺入铅熔块玻璃粉等熔剂中,制成一种白色粉末。由于它烧成后呈乳白色玻璃状,故俗称“玻璃白”。同时借助了变化色料中玻璃白的加入量,形成一系列深浅浓淡的色调来。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
关于珐琅彩:
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2.2粉彩瓷各时期的发展
2.2.1康熙粉彩:白地粉彩器和三彩瓷加胭脂彩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故宫藏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2.2.2雍正粉彩:过枝和白地绘粉彩
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的成就远超过前后两朝。
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制瓷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有的“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有的花样翻新,“更上一层楼”。雍正时期制瓷风气之严肃认真,为随后的乾隆时期所不及。景德镇在几任的得力督窑官的佐理下,集中最 的工匠,听命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直接遣使,甚至一些官窑器的器型、图案、品种.也须御批审定和制出新样后奉命烧造。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存着清代宫廷画师所设计的进呈图样,这种呈审制度,肇始于康熙一朝,延续至晚清时期,某些图案和田器已成金科玉律,各朝相袭。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色彩新颖。官窑至精、民窑风格潇洒,图案多为人物和花卉,花卉中又以“虞美人”为典型。牡丹的画法,一改前时的那种双椅形,而作圆形盛开状.人物仕女的画面甚为细致,几案等背景衬托物都以工笔表现。这些陈设玩好,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从实物来看,绝大多数雍正粉彩器,都以白釉为地施彩,加绘青花的极少。由于此时白瓷制作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王般温润细腻,更能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和的没骨画纹饰。粉彩技艺成熟,品种比康熙时增多。
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如粉彩过枝桃蝠盘(配图),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此技法也一直为后世所沿用。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 )。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
此外,粉彩装饰中,皮球花、团花、锦文等也很独特。勾、皴、点、榻、洗等装饰手法之精之细,令人拍手叫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