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蓝釉 因曲折身世酿造传世之美

时间:2018-12-24 14:45:40 来源:网易
  原标题:洒蓝釉 因曲折身世酿造传世之美
 
  中国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只有几件,而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现在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因是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死了,宣宗死后,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制过洒蓝釉瓷器,不过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成功率极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洒蓝釉才又恢复生产。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佳。

  清康熙 洒蓝釉执壶 高21.5厘米

  执壶器型纤长秀丽,壶盖仍保存完整,尤为难得。此壶瓷质细密,釉色沉稳庄重,整体器身比例和谐优美,当属清代康熙时期单色釉之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狩猎图将军罐 高34.7cm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鱼纹棒槌瓶

  洒蓝釉描金瑞兽纹多穆壶 高53.5厘米

  清雍正 洒蓝釉长方倭角水仙盆 长26厘米

  首都博物馆陈列过一件非常重要的明宣德洒蓝釉珍品,可谁又知道,就是这样一件宫廷的稀世珍宝,从出世到停烧的短短十年中,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自此历经沧桑,做过喂鸡的食盆,当过装盐的容器,六百年后又神秘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清雍正 洒蓝釉堆白花葵花式碗

  此碗敞口,口沿呈葵花式,弧腹,圈足,碗底青花双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碗内素白无纹,外璧以白色单弦线将画面分割成六方等比区域,以绵延不断吉祥云纹收底,整体造型优美和谐,花卉清新淡雅,制作工艺繁缛。葵花式碗在唐至宋代的瓷器中甚为流行。但这一时期的葵瓣自口至腹主要以直线刻印呈花瓣形,器身以弧线的形状与器口呼应呈花瓣的则以明宣德朝制品为早。这类器皿多是宫廷用器。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釉葵花式碗。本品外壁通体施洒蓝釉,釉色鲜亮,笔法生动,胎体轻薄,胎质细白,器型灵秀,外观效果极似天然青金石色泽,为雍正洒蓝釉不可多得之珍器。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螭龙胆瓶 高22.5厘米

  小口长颈,溜肩垂腹,圈足,造型挺拔。通体施洒蓝釉,釉上描金装饰,绘主体纹饰双螭衔灵芝图,但由于年久,金彩有较多剥落,但仍可依稀可见矫健的龙纹。

  清 洒蓝釉天球瓶 高63.7厘米

  清乾隆 洒蓝釉印盒

  清雍正 洒蓝釉堆白花纹大盘 直径33.3厘米

 

  大盘以洒蓝釉为底色,花卉以瓷堆白的手法,产生一种色彩的强烈对比。此类洒蓝釉堆白作品,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依图堆塑出缠枝花卉纹饰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蓝釉二度入窑,方始成功。此盘纹饰制作细致,手法老到传神,所堆塑缠枝花卉与洒蓝釉面高底相间,富有层次和立体效果,极为养眼,而且蓝白相映,清新别致,深得雅趣风骨。整器胎体较厚,手感沉重,器型大气少有。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字迹规整,笔划有力。

    (备注:以上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为信息展示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