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四好村”创建工作纪实

时间:2017-06-30 11:40:51 来源:中国达州

仲夏六月,生机勃发。徜徉竹乡大地的三山两槽,大竹县“四好村”创建的成果次第呈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进村入院,一排排风格统一的靓丽民居镶嵌原野,一处处花团锦簇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微田园环绕其间;往来的村民谈笑风生,嬉戏的孩童言笑晏晏。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大竹县委、县政府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创建为抓手,2016年全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9个、市级“四好村”51个、县级“四好村”74个。

喜迁新居

昔日穷村变了样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四好村”的首备要素。近年来,大竹县在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同时,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避险搬迁、土地“双挂钩”、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推进广大群众住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同时建好入户路,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庭院环境治理。

2016年,全县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45个,新建农民新居260户、改造旧居1336户、保护传统民居63户,完成农村廉租房建设380户;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1个,集中安置673户2115人,分散安置589户1887人。

在中华乡四坪村,两排新建瓦房相对而立,青瓦白墙,风貌统一,几户房门前宽敞的院坝上散落着鞭炮碎纸。乔迁新居不久的董德文激动不已,“我一家4口人,政府直接把异地搬迁国家补助的9万块钱,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给我们,我自己请的施工队建房花了7万块钱,装修开销2万多块钱,自己出钱还不到1万块钱。”

日子红火

产业铺就致富路

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抓住富民产业培育是关键。近年来,大竹县强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香椿、糯稻、蔬菜、中药材和畜禽产业,实现“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着力解决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2016年,全县70个贫困村共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8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37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9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700亩,优质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4900亩,优质水产养殖面积1900亩,“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同时,大竹县狠抓“四好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民生活全面向“城里人”靠拢。2016年,全县新建 (硬化)村组道路23公里、入户道路28.5公里、生产机耕道路20.5公里,实现安全饮水1659户、清洁能源1659户;新配垃圾处理设施82处、污水处理设施70处、公共厕所20个;新建化粪池36口;新建(改建)给、排水工程各36处;硬化村民活动(防灾避难)广场15个、8000平方米。

告别陋习

文明新风进家门

节假日的庙坝镇五桂村,平坦蜿蜒的村道上游人如织,村道两旁和院落里干净整洁。乡村如景区,风景美如画,让游客们赞不绝口的小金花休闲风情养生湾就坐落于此。2013年,五桂村通过引进业主,打造“一树一小景、一路一特色、一院一景观”的生态旅游环境,新建观光园,种植名贵观赏花卉苗木,进行规模水产养殖,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还有文明健康生活的新风气。“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尤其是公路沿线,大家倒垃圾都是倒进垃圾库。”五桂村党支部书记余迈告诉记者,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爱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在推进“四好村”创建过程中,大竹县还通过“农民夜校”以会代课、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群众思想文化、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宗族派别等不良风气,自觉抵制遗弃子女、不赡养父母、不关爱兄弟姐妹等现象。

得益于“四好村”创建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创建‘四好村’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民风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说。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